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文字解读: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莱芜区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的通知
1137120249441662XL/2023-6490557
区农业农村局
2023-05-16

文字解读: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莱芜区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的通知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一、政策背景

茶产业是莱芜区特色产业之一,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我区茶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结合莱芜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二、决策依据

山东省颁布《山东省“十四五”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原莱芜市先后制定《莱芜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2015年)和《莱芜市茶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为茶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遵循和指导,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近年来,我区茶叶基地规模稳步扩大,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三产融合日趋完善,发展茶叶产业具备独特的优势。

三、出台目的

提升茶叶产业发展水平,扩大产业规模,推广关键技术,推进精深加工,使茶产业成为特色农业新的增长点,实现让茶农增收、茶企增利、财政增税,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四、现状分析

近年来,莱芜区茶叶基地规模稳步扩大,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三产融合日趋完善。一是基地规模稳步扩大。茶园面积发展到5300余亩,茶叶年产量达到100余吨,加工量300余吨,年产值8000万元。二是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从事茶叶经营的公司(门店)150余家,年销售茶叶2000余吨,销售额达到4.86亿元,带动社会就业2000余人。三是品牌知名度持续提高。拥有自有商标11个,“齐鲁干烘”品牌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老字号”、“山东省旅游商品”和“中国消费者满意名特优品牌”。四是三产融合取得良好开端。新建在建市级以上以茶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项目1处,各级茶旅融合示范基地3个,为茶园观光、度假、旅居、康体、养生打下了基础。

五、主要特点

立足莱芜茶叶资源禀赋,规划“一圈、两核、三线”的产业发展布局,建立高纬度北方茶鲁中基地,打造特色茶产业发展样板。

六、重要举措

(一)创建优质茶园,打造现代茶叶园区

1.按照“连线成片、规模集约发展”的原则,采取入股、出租、合作等方式,利用土地“三权分置”政策,促进茶园向龙头企业、合作社、种茶大户集中,实现老片扩新片,消灭茬花地,培育一批茶叶基地园区。

2.以区域化布局为依托,大力创建优质高效标准茶园。在高庄街道张家庄村、苗山镇苗山四村、大王庄镇石屋子村、寨里镇公家庄村、茶业口镇南嵬石村、和庄镇上佛羊村分别创建规模种植面积较大的优质高效生态茶园,以创建高效生态茶园为契机,集成推广关键技术,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单产。

3.以先进科技创新应用为支撑,加快低效茶园改造升级。在五福茶业莲花山基地根据树龄状况,积极保护老茶树,对老龄茶园更新提升,带动老龄茶园更新复壮。应用土壤改良、肥水调控、越冬防护等配套技术,带动低效茶园改造升级。

4.建设莱芜茶种植资源圃。鼓励开展自选、自育、自繁、自用茶树良种活动,开展地方优良原生茶树种质资源造册登记和古茶树、特异性状优良单株调查收集,收集保存全茶树种质资源,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

(二)培大育强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

1.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和培育凤城茶庄、金莱集团、六穆茶叶等一批本地茶叶优势企业成为市级龙头企业,支持五福茶业争创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

2.优化营商环境。用活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措施,强化投资与产业精准对接,鼓励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投资兴建中大型茶厂和优质茶基地4处。以山东济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五福茶业有限公司为支撑,打造茶叶核心示范区和标准茶园1处。

3.建设标准化加工厂房。加快五福茶业、凤城茶庄、六穆茶叶等现有企业扩建改建,引导企业更新制茶设备,提升工艺水平,推行清洁化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鼓励企业从事茶叶精深加工,实施茶食品、茶饮料、茶用品、茶旅游产品等多门类开发,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茶叶附加值。

4.坚持市场导向。实施茶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企业适度开发新产品,形成高、中、低档茶产品协调生产的产品结构新格局。

(三)高端化培育茶叶品牌,扩大影响力

1.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大对山东五福茶业有限公司的“齐鲁干烘”、山东凤城茶业有限公司的“金凤城”、莱芜紫光生态园有限公司的“岳圣”、龙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龙山大观”、莱芜上佛羊村茶叶合作社的“六穆”等品牌的扶持和保护力度,实施“区域公用品牌十企业品牌”双品牌扩张,重点打造3-5个有影响力知名企业品牌。

2.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创建特色品牌。统筹部分涉农资金进行跟踪扶持,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加大对重点区域品牌、重点茶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的宣传推介力度,叫响莱芜茶叶品牌,放大品牌综合效应。

3.鼓励引导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等名牌商标,积极举办参加茶博会,鼓励企业参加“中茶杯”、“国饮杯”等茶叶质量评比活动,扩大茶叶知名品牌群体。

4.利用有影响力的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通过国内外会展、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在茶产区、高速路口、机场、旅游景点等明显位置增设标志牌,多方位宣传茶叶品牌。

5.拓展营销渠道。实施莱芜茶进学校、进社区、进饭店、进写字楼等营销方案,不断拓展营销渠道。鼓励企业在全国重要城市设立体验中心、体验店,构建体验营销的商业模式,提高茶产品市场占有率。

(四)促进茶业融合化发展,弘扬茶文化

1.积极开发“茶之旅”等旅游项目。结合全区旅游发展规划,以莲花山、香山、龙山等重点景区,建设茶旅游观光点,培育莲花山、香山、龙山等涉茶旅游景点,打造融赏茶、采茶、炒茶、品茶、购茶于一体,观光体验、休闲养生、生产生活多功能兼备的生态茶园。

2.推进茶叶电子商务建设。充分发挥“泉水人家”、“嬴味莱”等平台作用,利用“京东莱芜区特色农产品馆”,扩大茶叶网上销售。鼓励企业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利用线上线下促销,拓宽营销渠道。通过网红直播策划,改变饮茶场景,加入多元化、年轻化的包装和网络化语言的输出等方式,打造“网红茶”。实施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设茶产品交易中心、仓储中心、配送中心,推动茶叶生产、种植、储藏、物流及销售进入全新发展领域。 

3.弘扬莱芜茶文化。挖掘整理“南茶北引”历史文化,“齐鲁干烘”非遗制茶技艺持续改造提升,谋划建立莱芜茶文化博物馆和综合型展示基地,发挥全区丰富的茶文化历史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组织开展茶文化研讨会,不断提升茶文化的影响力。引导企业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茶包装、茶文化产品,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

4.谋划茶产业项目,推动融合发展。依托莲花山茶旅田园综合体、丹参国家产业强镇、高效特色产业平台、“一村一业、一村一策”等项目,谋划打造茶园综合体和茶主题健康生活目的地,促进茶产业融合发展。

(五)着力建设标准化体系,提高茶产品质量

1.完善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标准规程。建立健全自上而下涵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为全区茶叶标准化发展提供依据。

2.加强第三方认证工作。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开展“三品一标”、“QS”和“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等认证,提升企业质量管理和产品安全水平。

3.加强茶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建立茶叶质量检验检测机构3处以上,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4.建立相关部门单位联动协作机制。加大鲜叶和干茶抽检力度,完善莱芜茶叶质量监督追溯平台建设,强化茶叶市场综合整治,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茶杯里的安全。

七、组织保障

推行部门单位联动,发展改革、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水务、农业农村、文化旅游、供销、园林绿化和林业发展、商务等部门,密切协作、通力配合,形成助推茶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推动行业组织建设,强化莱芜茶协会组织职能,支持和完善茶叶行业社会服务体系。支持行业建立专业协会、联合会、产业联盟、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政策咨询、信息服务、科技推广、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为企业、茶农和茶叶经营者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八、关键词诠释

“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

“QS”认证:QS是食品质量标准“Quality Standard”的英文缩写,带有QS标志的产品就代表着经过国家的批准所有的食品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强制性的检验,合格且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并加印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后才能出厂销售。

九、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解读机构:莱芜区农业农村局生产发展规划科

具体联系人:朱峰

咨询电话:0531-76113369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