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立区 工业强区 创新兴区生态立区 工业强区 创新兴区

高级搜索
【乡村发现】 杨庄镇:为乡村治理装上“智慧大脑”
发布日期:2023-07-04 19:18 信息来源:新莱芜
信息来源:莱芜区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334次 字体:【

7月3日一大早,杨庄镇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主任亓新鹏正在利用平台的环境治理系统,查看系统智能化检测推送的全镇垃圾清运和测评情况,根据推送的事件信息,及时通过和对讲调度管理平台,安排调度附近环卫工人进行清理打扫,系统及时对处理结果实时显示,形成处理前后对比照片并记录。

“以往想要发现这些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效果也很难保证。”亓新鹏说,“使用智慧平台系统以后,不出门就能看到杨庄各个环境检测点位的实时情况,不仅发现问题快,解决问题速度,更节省了人力物力,让乡村环境治理变得更高效。”

如何破解乡村治理的难题,莱芜区杨庄镇作为山东省数字乡村示范建设镇,从2021年起,按照济南数字乡村建设专项实施方案要求,探索建立起包含“智慧党建、产权平台、特色产业、平安乡村、环境治理、乡村风貌、惠民服务、宜老宜幼、基层治理和杨庄旅游10大模块的镇、村两级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用“数智”赋能,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

环境治理仅仅是杨庄镇数字乡村5G建设平台功能的“冰山一角”。

“平台的功能涵盖基层治理的各个方面、像以房找人、网格员巡查管理、河道防溺水、垃圾桶满溢、环卫管理平台等一系列乡村治理数智应用。”智慧平台指挥中心运营维护方负责人、莱芜移动杨庄营业厅主任王东利一边说,一边打开了河道边防溺水监控画面向记者举例,“平台实现了全天候监控、实时报警。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效果很明显。”

7月进入了汛期,大部分地区迎来雨水的上线,防汛成为重点防范工作,智慧平台在嬴汶河沿线的张李桥、陈楼水文站等路段设置监控点,通过河道防溺水监管平台,可以实现水位报警及警戒区危险驱逐的两大功能。当河道水位超过警戒线,或河道警戒线区域出现村民时,系统会第一时间发出警告的指令给调度中心及监管人员,现场也有大喇叭广播发出警告,对闯入警戒区的人员进行驱离,为汛期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架设了一条科技防线。

平台有了,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杨庄镇坚持“网格化”基层治理模式,不仅串起整个镇域范围45个村居的“大网”,而且在石家河村、张里街村、陈徐村、东李家庄村、西李家庄村、朱屈街村和西宅科村等7个齐鲁样板示范村内开展数字乡村先行村建设,率先完成村级5G平台搭建,以点带面,先试先行。

“以石家河村为例,我们把全村每家每户的位置看作是一个点,将整村全量人口信息按照地图上每个点的位置进行导入,可以随时根据每个点的位置查看这一户家庭人口的信息,像姓名、联系方式、是否常驻、是否党员等各种基本信息。同时,把按照区域把全村划分为四大网格,也能看到每个网格的网格长、二级、三级网格员的信息和管理居民数量,让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更加高效便捷的开展针对性的管理服务工作。”王东利说。

数字乡村5G建设平台让杨庄镇尝到了甜头。

在此基础上,杨庄镇开发了“杨庄镇数字乡村”小程序——

便民通讯录栏目里面可以看到每个村两委成员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镇政府劳保、就业、医保、社保、老龄、民政、残联等部门的电话。招工就业栏目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信息发布平台;新闻公告和工作动态等,则是更好地宣传杨庄,让人了解杨庄。

“下一步将与移动公司根据使用情况,不断优化小程序、增强实用性、提高使用率,让村民切实感受到数字乡村的便捷高效。”亓新鹏说。

【记者手记】乡村作为社会治理体系中最基本的单元,当乡村治理有了“数字”赋能,不仅提升了乡村治理的科学性、有效性,更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乡村治理变得更加有声有色。智慧指挥中心大平台和“杨庄镇数字乡村”小程序,让镇域环境整洁度大幅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群众生活治安更加有保障。同时,大数据+智能,让精准化、精细化“点对点”服务变为现实,通过信息平台向村民发布政策信息和惠民服务,让村民不出门便能尽知“杨庄事”,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村民的安满度不断提升,杨庄镇正向宜居宜业不断迈进。


编辑:孙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