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莱芜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字号:
大 中 小



一、政策背景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改革决策部署。2022年4月24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2〕164号),我市成功入选建设名单。为落实生态环境部、省政府、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市生态环境局莱芜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莱芜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二、决策依据
生态环境部等18部委《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固体〔2021〕114号)中的“三、工作步骤”要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城市,参照方案任务和指标体系,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政字〔2022〕130号)中的“三、保障措施”要求:纳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市于2022年7月底前印发实施方案;其他市于2022年9月底前印发实施方案。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济政字〔2022〕73号)中的“三、保障措施”要求:各区县同步建立相应组织协调机制,2022年年底前印发本辖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工作方案。
三、出台目的
为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源头大幅减量、充分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推进固体废物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城市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四、重要举措
《实施方案》围绕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生活源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和危险废物五大领域及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提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八项重点任务。
一是突出重点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优化固体废物管理体制机制,强化部门分工协作。突出工业绿色发展特色亮点。着力加强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建设。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创建“无废细胞”。开展“无废集团”(“无废工厂”)、“无废园区”建设,加快构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新发展格局,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2025年年底前,建设2家以上“无废集团”(“无废工厂”)。开展服务业“无废细胞”建设,引导培育一批“无废景区”“无废商超”和“无废酒店”,建设一批“无废学校”“无废机关”和“无废社区”,共享共建“无废”生活。
三是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谋划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到2025年,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2家、绿色设计产品1种以上。推动实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源头减量。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逐步扩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规模,提升综合利用能力,降低贮存处置量。强化园区循环化改造,到2025年,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推进绿色园区建设,到2025年,创建市级及以上绿色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2家以上;省级生态工业园区1家以上。
四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农村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到2025年,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较2020年下降6%左右,农药施用总量较2020年下降10%左右。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探索“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新模式,到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达到98%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强化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到2025年,农膜回收率达到95%左右。
五是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生活垃圾管理。引导公共场所、商场餐饮经营者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着力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质量。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强垃圾转运、垃圾处置、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利用处置设施建设。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理处置。
六是加强重点环节管控,推动绿色低碳建筑发展。加强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推进国家级、省级绿色生态城区和绿色生态城镇示范创建工作。到2025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稳定在100%,其中星级以上绿色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以上。做好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分类管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推广使用建筑垃圾再生品。
七是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提升危险废物综合治理能力。优化全市危险废物收集网点和贮存设施布局,研究推广小微产废单位危险废物收集转运新模式。提高危险废物产废单位和经营单位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完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预案,强化涉疫医疗废物收运过程环境管理和风险防范,保障重大疫情等医疗废物应急处理能力。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
八是推动“四大体系”完善。通过加强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建设,提升综合管理效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化固废监管能力。
五、涉及群众切身利益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生固体废物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亿吨左右。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围城”问题十分突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有较大差距。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将引导全社会减少固体废物产生,提升城市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加快解决久拖不决的固体废物污染问题,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
六、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解读机构:济南市生态环境局莱芜分局
具体联系人:任宏坤
咨询电话:0531-77996913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