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莱芜区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字号:
大 中 小



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莱芜区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莱芜政办字〔2024〕5号
各功能区管委会,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区直各企事业单位:
《莱芜区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5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莱芜区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做好我区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概况
2023年以来,我区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认真开展地质灾害排查、监测、巡查、气象预警预报、防范、应急处置、灾害治理等工作,各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到位,未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二、2024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24年汛期降雨较往年偏多,厄尔尼诺事件导致气候不稳定性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全区突发性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为主。
(一)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莱芜区东部、北部、南部山区,涉及高庄街道、雪野街道、牛泉镇、苗山镇、大王庄镇、茶业口镇等街道(镇)。该区域内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地质构造复杂,裂隙发育,沟谷纵横,山坡内多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破碎块石,遇较强的降雨过程,易突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莱芜盆地岩溶发育区,涉及凤城街道、张家洼街道、高庄街道、方下街道、牛泉镇、大王庄镇、寨里镇等街道(镇)。区域内地下岩溶水丰富,“天窗”较多,工农业生产取水量较大,雨季地下水位波动较大,容易引发岩溶塌陷地质灾害。
三、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范,持续推进重大基础工作,不折不扣完成年度重大任务,严防“群死群伤”事件发生,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四、2024年地质灾害隐患点
经汛前排查和分析,确定2024年度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74处(详见附件3),划定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9处(详见附件2),该区域具备致灾地质条件,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要会同各有关部门单位和专业技术单位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划定危险区域,明确责任,制定措施,并督导落实到位。各责任主体要做好汛期地质灾害警示、值守、监测、巡查、预警、避让、治理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4年全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情况如下:
1.凤城街道孟家庄村至张家洼街道曹东村一带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区。该区域位于凤城街道西部叶马曹水源地,涉及孟家庄村、叶家庄村、曹西村、曹东村4个村。区域内灰岩广泛分布,裂隙发育,汛期地下水位波动可能导致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发生。
防治责任单位:凤城街道办事处、张家洼街道办事处。
2.高庄街道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该区域位于高庄街道东南部,涉及谭家楼村、响水湾村、邵家庄村、老君堂村、田家林村等5个村。主要隐患来源于建房开挖坡脚修建房屋,在汛期强降雨等其他外力作用下,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
防治责任单位:高庄街道办事处。
3.张家洼街道孟公清村至方下街道张公清村一带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区。该区域位于张家洼街道西南部和方下街道东北部,涉及孟公清村、耿公清村、张公清村等3个村。区域内灰岩广泛分布,裂隙发育,汛期地下水位波动可能导致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发生。
防治责任单位:张家洼街道办事处、方下街道办事处。
4.牛泉镇东部岩溶塌陷、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该区域位于牛泉镇东部,涉及东牛泉村、东泉河村、西泉河村、侯家沟村、东上庄村、绿凡崖村、庞家庄村等7个村。区域内灰岩广泛分布,裂隙发育,汛期地下水位波动可能导致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发生。村居附近、道路两侧山体风化破碎程度高,村民开挖坡脚修建房屋形成高陡边坡,在汛期强降雨等其他外力作用下,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
防治责任单位:牛泉镇人民政府。
5. 苗山镇东杓山村至和庄镇东车辐村一带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易发区。该区域主要涉及苗山镇东杓山村、孙家峪村、邹家蓝子村,和庄镇上佛羊村、横顶村、东车辐村、西车辐村、车南峪村等8个村,主要隐患来源于建房开挖坡脚修建房屋,形成高陡边坡,在汛期强降雨等其他外力作用下,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
防治责任单位:苗山镇人民政府、和庄镇人民政府。
6.大王庄镇孤山村至寨里镇后枯河村一带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区。该区域位于大王庄镇与寨里镇相邻区域,涉及大王庄镇孤山村、东上崮村、西上崮村、温家庄村、止凤村、前张街村、下崮村、后卞庄村、大下河村、虎口崖村,寨里镇后枯河村、东鱼池村、郗鱼池村、前枯河村、大鱼池村、戴鱼池村、北庵村等17个村。区域内灰岩广泛分布,裂隙发育,汛期地下水位波动导致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发生。
防治责任单位:大王庄镇人民政府、寨里镇人民政府。
7.雪野街道胡多罗村至茶业口镇上宅科村一带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该区域主要位于雪野街道东北部及茶业口镇北部,涉及雪野街道胡多罗村、北峪村、吕祖泉村、北栾宫村、东栾宫村,茶业口镇船厂村、曼里村、上宅科村等8个村。村居附近、道路两侧山体风化破碎程度高,村民开挖坡脚修建房屋形成高陡边坡,在汛期强降雨等其他外力作用下,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在船厂村、北栾宫村及东栾宫村沟谷上游遗留物源,汛期极易形成泥(渣)石流,威胁下游河道的畅通以及村庄、人民群众安全。
防治责任单位:雪野街道办事处、茶业口镇人民政府。
8.雪野街道房干村至大王庄镇石屋子村一带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该区域位于雪野街道房干旅游区和大王庄镇北部山区,涉及雪野街道房干村、华山村、大罗圈村,大王庄镇石屋子村、王石门村等5个村。村居附近、道路两侧山体风化破碎程度高,极端天气下,极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加强防范。
防治责任单位:雪野街道办事处、大王庄镇人民政府。
9.大王庄镇西北部一带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该区域位于大王庄镇西北部山区,涉及岔峪村、安子村、西店子村、南店子村、朱家峪等5个村。村居附近、道路两侧山体风化破碎程度高,极端天气下,极易形成泥石流、崩塌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加强防范。
防治责任单位:大王庄镇人民政府。
五、重点防范时段
根据我区气候特点,确定我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6月1日至9月30日。24小时内降雨量50毫米以上(2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暴雨),或连续3日以上大雨、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以及持续或集中降雨过后72小时内为重点防范时段。
六、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以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主任(镇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为具体责任人。各级政府要落实专人负责,保障必要经费,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指挥系统,及时研究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完善工作责任制,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职责分工(详见附件1),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在地质灾害防范和处置中玩忽职守,致使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强化制度建设,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对本方案所列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要逐一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三查”制度、“两卡”发放制度、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制度和灾情报告制度,把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汛期内必须制定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值班责任,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必须确定专人坚持24小时值班监测,随时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发展情况,并做好记录,如发现有灾害发生的前兆等险情,及时向有关部门单位汇报,做好监测预警工作,并采取紧急防灾避险措施,带领人民群众有序向安全地带撤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做好预报预警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做好灾害天气预警联动工作,对黄色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要第一时间通过广播、新闻、电视和网络等形式予以发布,确保及时向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当地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村、单位以及受威胁人民群众传达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提早采取防范措施。
(四)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对因自然因素、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采取有效措施全面防治;对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要坚持“谁引发谁治理”,由有关部门单位督促责任人落实治理义务。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要对辖区内正在实施的各类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进行梳理,对完成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的重要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进行“回头看”,检验工程质量和防治效果,做好核查造册、建档立案工作。对于2024年以前实施的治理和搬迁避让项目,尚未竣工的要加快进度,尽快完工、验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牛泉镇、大王庄镇、寨里镇人民政府要加大力度,切实采取措施,确保本轮搬迁安置项目于2025年底前全部完成。对新出现的险情或发生灾情的隐患点,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地质灾害体进行工程治理,或对受威胁的住户进行搬迁避让。
(五)开展宣传和演练工作,提升防灾避灾能力。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基层群测群防人员的培训,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直接威胁的群众,当地政府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活动,使受威胁的群众熟悉预先确定的预警信号、逃生路线、避险场所,使有关部门单位熟悉职责分工和应急程序等,通过宣传和演练增强防范地质灾害的意识,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和能力。
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建立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昼夜专人值班制度,公布值班电话,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确保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信息及时上传,上级工作要求及时下达。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日白天值班电话0531—76282157,节假日(含双休日)白天值班电话:0531—76282161,工作日及节假日(含双休日)夜间值班电话:0531—76177626,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联系人电话:13563457812/19906340586。
附件:1.莱芜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职责分工
2.莱芜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一览表
3.2024年莱芜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一览表
附件1
莱芜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职责分工
区发展改革局:负责做好全区采煤塌陷地的调查和治理工作,指导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制定治理方案。
区教育和体育局:负责组织监督所属中小学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工作;协调配合上级部门所属单位周边地质灾害调查排查、监测预警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原则,将本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纳入年度预算。
区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指导实施,组织指导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隐患排查,指导开展群测群防、专业监测和预报预警、地质灾害治理等工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技术支撑,监测地下水过量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
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做好房屋建设领域特别是基础施工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做好县道用地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监测、预警、防范和治理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单位做好因普通国省道建设和对普通国省道安全运行构成威胁的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配合交警部门及时封锁因地质灾害引发的危险路段,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区水务局:负责做好因水利设施建设诱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对水利设施安全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开展水库、河道等管理范围内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落实监测、巡查、防范和治理措施。
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做好全区重点文化设施、旅游基础设施、文物、博物馆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排查、监测预警、治理工作。
区应急局:负责制定全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综合协调应急预案衔接工作,组织开展预案演练;组织指导协调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突发事件的调查评估工作。
区园林绿化和林业发展中心:负责做好管辖范围内的公园、景区调查、排查、监测预警、治理工作;做好所属林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排查、监测预警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所属公园、景区、林场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负责落实好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和防范措施,组织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纳入群测群防体系,逐一确定应急处置方案。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应急处理、工程治理,搬迁避让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相关责任人落实防治责任。汛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执行领导干部带岗值班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准确性,及时启动应急救援技术响应。适时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使群众熟悉预警信号、逃生路线、避险场所,提高应急处置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地质灾害发生趋势研判,必要时及时调集应急队伍、救援物资,组织群众撤离,做好应急处置相关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单位要依照工作职责和相关规定负责本系统、本单位因工程建设等引发的地质灾害的调查、排查、监测预警、治理工作。
附件2
莱芜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一览表
序号 | 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 | 防治主体单位 | 分工依据 |
1 | 凤城街道孟家庄村至张家洼街道曹东村一带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区 | 凤城街道办事处张家洼街道办事处 |
《山东省自然灾害风险防治办法》(山东省人 民政府令第330号) |
2 | 高庄街道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 | 高庄街道办事处 | |
3 | 张家洼街道孟公清村至方下街道张公清村一带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区 | 张家洼街道办事处方下街道办事处 | |
4 | 牛泉镇东部岩溶塌陷、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 | 牛泉镇人民政府 | |
5 | 苗山镇东杓山村至和庄镇村东车辐村一带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易发区 | 苗山镇人民政府和庄镇人民政府 | |
6 | 大王庄镇孤山村至寨里镇后枯河村一带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区 | 大王庄镇人民政府寨里镇人民政府 | |
7 | 雪野街道胡多罗村至茶业口镇上宅科村一带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 | 雪野街道办事处茶业口镇人民政府 | |
8 | 雪野街道房干村至大王庄镇石屋子村一带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 | 雪野街道办事处大王庄镇人民政府 | |
9 | 大王庄镇西北部一带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区 | 大王庄镇人民政府 |
附件3
2024年莱芜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一览表
序号 | 街道(镇) | 村 | 灾害类型 | 村群测 群防员姓名 | 联系方式 |
1 | 凤城街道 | 孟家庄 | 岩溶塌陷 | 元允强 | *********** |
2 | 凤城街道 | 叶家庄 | 岩溶塌陷 | 元新民 | *********** |
3 | 张家洼街道 | 曹东村 | 岩溶塌陷 | 宋琨 | *********** |
4 | 张家洼街道 | 曹西村 | 岩溶塌陷 | 张东光 | *********** |
5 | 张家洼街道 | 孟公清村 | 岩溶塌陷 | 孟庆松 | *********** |
6 | 高庄街道 | 谭家楼村 | 崩塌 | 谭业超 | *********** |
7 | 高庄街道 | 响水湾村 | 崩塌 | 毕泗明 | *********** |
8 | 高庄街道 | 邵家庄村 | 崩塌 | 王波 | *********** |
9 | 高庄街道 | 老君堂村 | 崩塌 | 元玉刚 | *********** |
10 | 高庄街道 | 田家林村 | 崩塌 | 李玉玲 | *********** |
11 | 方下街道 | 耿公清村 | 岩溶塌陷 | 耿顺国 | *********** |
12 | 方下街道 | 张公清村 | 岩溶塌陷 | 徐静 | *********** |
13 | 雪野街道 | 大罗圈村 | 泥石流 | 张全秀 | *********** |
14 | 雪野街道 | 北峪村 | 滑坡 | 毕银德 | *********** |
15 | 雪野街道 | 吕祖泉村 | 泥石流 | 马延军 | *********** |
16 | 雪野街道 | 房干村 | 崩塌 | 韩超 | *********** |
17 | 雪野街道 | 北栾宫一阁老村 | 崩塌 | 魏常礼 | *********** |
18 | 雪野街道 | 东栾宫村 | 泥石流 | 刘汝军 | *********** |
序号 | 街道(镇) | 村 | 灾害类型 | 村群测 群防员姓名 | 联系方式 |
19 | 雪野街道 | 北栾官村 | 泥石流 | 魏常礼 | *********** |
20 | 雪野街道 | 北栾官村 | 崩塌 | 魏常礼 | *********** |
21 | 雪野街道 | 房干旅游区 | 崩塌 | 韩超 | *********** |
22 | 雪野街道 | 华山村 | 崩塌 | 毛维英 | *********** |
23 | 雪野街道 | 华山村 | 崩塌 | 毛维英 | *********** |
24 | 雪野街道 | 胡多萝村 | 崩塌 | 刘振宇 | *********** |
25 | 牛泉镇 | 东泉河村 | 岩溶塌陷 | 绪明礼 | *********** |
26 | 牛泉镇 | 西泉河村 | 岩溶塌陷 | 刘凯 | *********** |
27 | 牛泉镇 | 侯家沟村 | 岩溶塌陷 | 吕怀军 | *********** |
28 | 牛泉镇 | 东上庄村 | 岩溶塌陷 | 元洪彬 | *********** |
29 | 牛泉镇 | 东牛泉村 | 岩溶塌陷 | 秦帅 | *********** |
30 | 寨里镇 | 东渔池村 | 岩溶塌陷 | 苏斌 | *********** |
31 | 牛泉镇 | 绿凡崖村 | 崩塌 | 吕如奇 | *********** |
32 | 牛泉镇 | 庞家庄村 | 崩塌 | 元同顺 | *********** |
33 | 苗山镇 | 邹家蓝子村 | 崩塌 | 安建忠 | *********** |
34 | 苗山镇 | 孙家峪 | 崩塌 | 王元利 | *********** |
35 | 苗山镇 | 东杓山村 | 崩塌 | 刘军德 | *********** |
36 | 大王庄镇 | 孤山村 | 岩溶塌陷 | 高仁德 | *********** |
37 | 大王庄镇 | 东上崮村 | 岩溶塌陷 | 李延军 | *********** |
38 | 大王庄镇 | 下崮村 | 岩溶塌陷 | 高文 | *********** |
序号 | 街道(镇) | 村 | 灾害类型 | 村群测 群防员姓名 | 联系方式 |
39 | 大王庄镇 | 温家庄村 | 岩溶塌陷 | 张玉发 | *********** |
40 | 大王庄镇 | 止凤村 | 岩溶塌陷 | 张国元 | *********** |
41 | 大王庄镇 | 前张街村 | 岩溶塌陷 | 张建 | *********** |
42 | 大王庄镇 | 后卞庄村 | 岩溶塌陷 | 刘德生 | *********** |
43 | 大王庄镇 | 大下河村 | 岩溶塌陷 | 赵茂忠 | *********** |
44 | 大王庄镇 | 西上崮村 | 岩溶塌陷 | 张子杰 | *********** |
45 | 大王庄镇 | 虎口崖村 | 岩溶塌陷 | 张峰 | *********** |
46 | 大王庄镇 | 南店子村 | 滑坡 | 张翠英 | *********** |
47 | 大王庄镇 | 西店子村 | 崩塌 | 陈福增 | *********** |
48 | 大王庄镇 | 安子村 | 滑坡 | 苏静 | *********** |
49 | 大王庄镇 | 岔峪村 | 泥石流 | 贾强 | *********** |
50 | 大王庄镇 | 岔峪村 | 崩塌 | 贾强 | *********** |
51 | 大王庄镇 | 罗圈崖村 | 泥石流 | 苏静 | *********** |
52 | 大王庄镇 | 石屋子村 | 泥石流 | 张承艾 | *********** |
53 | 大王庄镇 | 石屋子村 | 崩塌 | 张承艾 | *********** |
54 | 大王庄镇 | 王石门村 | 崩塌 | 冯玉玺 | *********** |
55 | 大王庄镇 | 鹰嘴崖 | 崩塌 | 冯玉玺 | *********** |
56 | 大王庄镇 | 朱家峪村 | 崩塌 | 元林才 | *********** |
57 | 大王庄镇 | 朱家峪村 | 崩塌 | 元林才 | *********** |
58 | 大王庄镇 | 大王庄镇幼儿园 | 岩溶塌陷 | 魏述生 | *********** |
序号 | 街道(镇) | 村 | 灾害类型 | 村群测 群防员姓名 | 联系方式 |
59 | 大王庄镇 | 朱家峪村 | 泥石流 | 元林才 | *********** |
60 | 寨里镇 | 郗鱼池村 | 岩溶塌陷 | 朱泽东 | *********** |
61 | 寨里镇 | 前枯河村 | 岩溶塌陷 | 李仲元 | *********** |
62 | 寨里镇 | 后枯河村 | 岩溶塌陷 | 段陈玲 | *********** |
63 | 寨里镇 | 大渔池村 | 岩溶塌陷 | 苏将会 | *********** |
64 | 寨里镇 | 戴鱼池村 | 岩溶塌陷 | 戴宪起 | *********** |
65 | 寨里镇 | 北庵村 | 岩溶塌陷 | 胡春荣 | *********** |
66 | 茶业口镇 | 船厂村 | 泥石流 | 陈业玉 | *********** |
67 | 茶业口镇 | 曼里村 | 崩塌 | 刘汉义 | *********** |
68 | 茶业口镇 | 上宅科村 | 崩塌 | 高照春 | *********** |
69 | 和庄镇 | 车南峪村 | 崩塌 | 孙奉孝 | *********** |
70 | 和庄镇 | 东车辐村 | 崩塌 | 王伟城 | *********** |
71 | 和庄镇 | 西车辐村 | 崩塌 | 郇红波 | *********** |
72 | 和庄镇 | 横顶村 | 滑坡 | 孔凡清 | *********** |
73 | 和庄镇 | 五里桥村 | 崩塌 | 孔凡清 | *********** |
74 | 和庄镇 | 上佛羊村 | 崩塌 | 苏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