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走路能降血糖?走得越快,寿命更长?5个走路真相你需要清楚
1137120200435720XF/2023-6462249
区卫生健康局
2023-07-23

走路能降血糖?走得越快,寿命更长?5个走路真相你需要清楚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走路能降血糖?走得越快,寿命更长?5个走路真相你需要清楚


图片

走路,可以说是最为方便、温和的有氧运动,穿上运动鞋随时就能锻炼起来。


走路是否真的能有助降血糖?走路走得快的人,比走路慢的寿命更长?走路步数越多,越有益于健康......


图片



图片走路有助于降血糖?


走路,的确可以帮助降血糖。


这是因为,人在走路时,腰腿部肌肉的能量需求增大,可直接分解和利用血液中过高的葡萄糖,这不仅能为行走提供能量,还能使血糖降低。


同时,持续步行还可以恢复肌肉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和功能趋向正常,达到长期降糖的目的。


图片


那么怎么走路才能有效降血糖?

走路降血糖并非随便走几步就能达到效果的,在走路方式、时间、频率以及强度等方面,都是有讲究的。

1、走路方式

  • 快步走

又称健步走,步速为每分钟步行100~120步,每次约走5-6公里,运动强度中等。

快步走对于体力有一定要求,在运动前需做好热身。通过快步走,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图片

  • 摇臂大步走

在快走的同时,需要大幅度摆动双臂,步伐尽量迈开,摆臂动作要大,每三十分钟可适当放松手臂。

摇臂大步走可以同时锻炼四肢,对提高心脏活力、舒展胫骨、强健肌肉等有积极作用。

  • 原地踏步走

可以不受场地限制,运动时需挺胸、抬头、收腹,尽量摆动双臂,大腿尽量抬高,在原地踏步即可。

原地踏步的动作看似简单,但却可以增进全身血液循环以及腿部力量,对控制血糖有好处。

图片


2、每周至少运动3次

糖友应保持合适的运动频率,每周运动3-5次,最好每天固定时间,以利于血糖控制及药物调整。

3、运动强度要适宜

开始运动时,无需一味追求强度。一般从低等运动开始,逐渐增强。可以通过脉搏跳动来确定运动强度,即运动中的脉搏(次/分)=170-年龄。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也是有禁忌的,尤其是对于部分特殊人群:

  • 1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没有稳定控制前,最好不要进行体育锻炼;

  • 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量也不宜过大;

  • 有视网膜病变患者:运动量过大则容易诱发眼底出血;

  • 对于心肺、肾脏功能不全者:同样不适合运动。

图片

要注意的是,运动确实可以帮助控糖,但过度运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因此最理想的做法是,明确糖尿病后,开始运动前,应进行全面检查,在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后,再在医生指导下开展运动


图片走路走得越快,寿命更长?


先说个结论,走路快的人,寿命的确更长


美国《梅奥诊所学报》2019年曾对47.5万名平均年龄为58岁的参与者,进行了长达7年的随访研究


图片


研究结果显示,不管体重指数如何,走路快的人,拥有更长的预期寿命。


  • 女性:走路慢的预计平均寿命为72.4岁,走路快的预计平均寿命为86.7-87.8岁;


  • 男性:走路慢的预计平均寿命为64.8岁,走路快的预计平均寿命为85.2-86.8岁。


由此计算得出,走路快的人平均比走路慢的人能多活 15~20 年。



那么,走路多快才算快呢?


有研究人员指出,心率要达到最大值的60%以上,或者每分钟100步以上,才算是“走路快”。


个人的主观感受是心率明显加快,身体微微出汗,呼吸稍困难,但还能流畅交谈,这样的走路速度已达到快走强度。


为了保证锻炼效果,每次快走应保持40~60分钟。


图片

在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走路速度虽与寿命长短相关,但年龄、疾病等因素会影响步速,若是强行提高步速反而会影响寿命。


因此,建议大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合适的步速来锻炼身体,以达到延寿的可能。


图片走路背手,能纠正驼背?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能在公园看到一些老年人背着手走路


实际上,老年人背手走路,不仅不能纠正驼背,反而会加重驼背,还会增加摔倒等风险。


图片

当老年人背转双手时,其手臂需向后旋转,肩关节也就得相应地向前突出。这样一来,人的上身重心前移,使本已佝偻的上身更加向前倾斜。而为了保持平衡,其头颈及下巴又不得不向前伸出,于是整个人就显得更加佝偻。


另外,背手走路这种姿势,还存在重心不稳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摔倒受伤。


此外,抱胸、揣兜这两种走路姿势,也不建议大家效仿。


图片倒退走路,能养护腰椎?


在倒退走路时,人体会自然地保持脊柱后伸、骨盆后倾的重心向后的姿态,这样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由于脊柱向前弯曲造成的驼背体态,减轻椎间盘所受到的压力,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


但是,在倒走时,人不能通过双眼观察行进方向的路况。如果场地选择不当,在狭窄、人员众多的场地锻炼,很容易造成自身或者他人的受伤。即便是在空旷、平坦的场所,一旦意外发生,人也难以及时作出提前判断和避让。

此外,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的平衡力退化,若倒走时间过长,还容易失去对平衡的控制,行走不稳导致摔倒受伤



图片走路步数越多,越有益于健康?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认为“日行万步才对健康有好处”。如果你也抱有同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

一方面,盲目追求步数,很容易导致膝关节磨损变形,出现膝关节滑膜炎、积液、半月板问题;另一方面,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大量走路,还可能有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图片


那么,每天走多少步才合适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版)》指出,成年人每天应累计进行相当于步行6000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当然,如果走不到6000步,也别勉强,以自身情况量力而行。比如对患有冠心病的人来说,每天走三四千步就算不错了。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区卫生健康局

414

信息发布总数

32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