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济南市莱芜区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1137120249441662XL/2023-6391131
区农业农村局
2023-02-16

济南市莱芜区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2022年,莱芜区农业农村局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产业发展、农业基础、改革创新等六大领域,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是扎实做好稳产保供。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整治责任,提升“菜篮子”供给能力,全面落实种粮补贴政策,持续扩大农业保险。圆满完成0.3万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任务,寨里镇2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建设任务。新争取菜篮子保供园区4家,全年粮食总产19.49万吨,肉蛋奶总产量10.28万吨,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194.31万吨,水产品产量3809吨。全区生猪规模化养殖场达到96家、能繁母猪2.38万头,均超出市定任务。

二是着力提升产业实力。加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不断加强龙头培育,助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持续挖掘农业多种功能。“齐鲁燕山”田园综合体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企业2家、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1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6个,市级产业化联合体4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22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业在库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8.84亿元人民币,农产品出口额47.6亿元人民币。莱芜区获批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

三是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高质量举办山东省玉米机收减损大比武莱芜赛区活动,加大机械化技术推广,《山东莱芜生姜机械化生产模式与典型案例》 纳入农业农村部第二批特色经济作物适宜品种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与典型案例》名单。全区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以上。强化种业基础支撑。积极开展莱芜生姜基因测序工作和畜禽遗传资源普查,莱芜小姜被评为种质资源转化利用典型。深入实施品牌塑造工程,成功举办第九届姜博会,“莱芜生姜”列入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成功入选世博优品品牌名录。莱芜鸡腿葱、莱芜小米和莱芜黑鸡蛋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鲁中肉羊”入选“2022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万邦山楂干、泰丰姜蒜、莱芜黑猪成功入选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汇聚人才智力支持,新增市级优秀益农信息社33家,创建智慧农业特色小镇,打造6个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培训各类人才550人,99名新型职业农民获得农民技术职称。

四是持续改善乡村环境面貌。全力做好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常态化开展“春季秋冬”四季战役,加大农村人居环境考核,打造齐鲁样板村21个,同步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创建清洁村庄86个,年内清洁村庄创建比例达到88%以上。持续抓好秸秆粪污“两利用”、化肥农药“两减量”,实施农业废弃物“两回收”,新推广水肥一体化1.3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8.2%、90.06%,当季地膜回收率100%。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农业农村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通过国家级验收。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8个,完成蔬菜速测7.5万批次、畜产品抽检检测2616批次任务。

五是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土地承包管理,开展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统计,累计流转土地36.69万亩,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75%。建立宅基地管理体系,稳妥推进闲置宅基地集体回收开发利用。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一社四部”模式,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全年清理整治资金80.68万元,收回固定资产2处,收回侵占土地5.6亩,完成股权质押贷款发放1613.74万元。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行动,加快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持续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新增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6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9家,市级以上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3家。  

二、2023年工作谋划

一是实施生产能力增强行动。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种植面积保持47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20.05万吨以上。争取“菜篮子”保供园区项目3个。着力提升生猪稳产保供水平,完成能繁母猪存栏2.25万头,最低保有量2.02万头,生猪规模场保有量96家。主推水产陆地围桶养殖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提升水产品供给能力。推进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力争2023年农业增加值增长4%。

二是实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壮大生姜产业经营主体,完善产业链条,生姜种植面积保持8万亩以上,黑猪存栏量达到2万头。开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监测、认定、扶持、服务等工作,新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以上。培育壮大莱芜生姜等特色品牌,积极争创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上规入库,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力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在库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巩固扩大农产品出口优势,力争全年农产品外贸出口增长2%。

三是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5个。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积极推进种植设施布局标准化,设施建造宜机化,全程作业机械化,种植装备智能化,作业服务社会化,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打造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新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1万亩,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开展农药经营监督管理工作,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完成2023年的疫病监测和流调任务,确保农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四是实施三产融合推进行动。全力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强县;加快培育农业全产业链,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等,促进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深度发掘农业多种功能,积极申报大王庄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新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2个以上,抓好“山楂之恋”田园综合体项目提升。加大智慧农业建设力度,争创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基地2个,依托明利、科百等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打造智慧农业特色小镇,逐步形成一阵就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管理平台。

五是实施乡村发展提升行动。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实施泉韵乡居齐鲁样板示范区项目,争取杨庄“姜蒜飘乡、数字杨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项目。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坚持督导和通报相结合,奖罚与帮扶相结合,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翻身仗。持续抓好以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增强农民的职业优越感和从业积极性,激发内生活力。稳步推进“一村一业、一村一策”政策落实实施,打造2个典型进行推广。开展“三变改革”,推广“一社四部”发展路径,通过盘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15个镇街建立“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规范运营村集体资产资源,积极培育各级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示范社会化服务组织,新增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1家、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2家。力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以上。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区农业农村局

772

信息发布总数

240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