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简介】济南市莱芜实验中学基本简介
字号:
大 中 小



单位名称
济南市莱芜实验中学
办学性质
公办
主管部门
济南市莱芜区教育和体育局
办学地点
济南市莱芜区凤城西大街181号
联系方式
0531—76113490
办学规模
济南市莱芜实验中学始建于1971年,共占地面积144.86亩,建筑总面积64810平方米。学校共有5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00余人,在职教职工262人,专任教师259人。学校环境优雅美丽,教学仪器齐全,图书资料完备,办学条件一流。
办学条件
学校有标准化教室及功能齐全的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特种专用教室。如今校园网络全覆盖,有高标准网管中心一处,6个大型微机室,4个电子备课室,80个多媒体教室;学校拥有6个大型图书阅览室,1个电子图书阅览室,藏书近20万册;更令人骄傲的是,学校拥有莱芜唯一的航模活动室,优越的教育资源和卓越的教学设施已成为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
办学特色
实验中学精神文化立体丰盈,一树一草都成景,一楼一室皆育人。这种温馨、儒雅、高品位的校园环境,不但熏陶着师生,更感染着家长,感染着社会;实验中学魅力课间,燃爆校园。课间操《小苹果》成为最美的风景,网络点击量10万+,整齐的动作,优美的旋律,点亮了我们的生命之火;实验中学根基阅读,蔚然成风。在“心阅阁”、“品读阁”、三味书屋里,学生乘着名著的翅膀飞翔;实验中学“实战课堂”和“半日教研”高效落地。课堂实行“自主互助”教学策略,以“五步十环节”课堂流程为载体,以“师友互助”为核心,让校魂“雷锋精神”浸润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实验中学特色课程让学生链接世界、展望未来。学校全力打造“创客、编程、航模、机器人”等特色课程,让学生看见诗和远方;实验中学有午间音乐会,成就孩子的音乐梦;实验中学的科技创新大赛、创客大赛屡屡获奖,成就孩子的科学梦;实验中学的人足球、乒乓球成为学生最爱,成就孩子的体育梦。
学校以人为本,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把“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全面发展,个性优良”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先后培养、造就了山东省高考文科状元李燕,山东省高考理科榜眼王娜,山东省“十佳”大学生杨海峰,山东省“十佳”中学生徐萌,山东省中学生“双语”大赛冠军李雪莹,第七届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王筱雪,第九届“齐鲁小名士”张心怡,亚洲及世界摔跤、柔道锦标赛冠军尹玉峰、王庆珂,全国奥赛一等奖获得者亓三川、孟飞、黄莹莹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生及优秀人才。累计已有近千人读研或读博。莱芜实验中学是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的龙头学校和育人基地。
师资水平
学校专任教师259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副高级教师111人;学校拥有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复合型”名师、“特长型”名师、“服务型”名师、“管理型”名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5名,山东省优秀教师6名,山东省教学能手6名,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一二等奖获得者43名,市级优秀教师39名,市级教学能手49名,区级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154名。近年来,学校实施“名师兴校”工程和“名师带动”战略,将“爱岗敬业,理念超前,博学善教,和睦协作”作为教师的发展目标,使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敬业奉献、敢于创新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荣誉奖励
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首批省级“双语”教育实验学校、首批省级教学示范学校、首批省级绿色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重点实验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山东省英语特色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山东省实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示范基地、全国教育科学重点试验基地、原莱芜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首届足球先进单位、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家创新学校和清华大学永新远程教育示范网校等。
历史沿革
始建于1971年,原名“莱芜县职工子弟学校”占地面积19.8亩,教学楼一座,初中部6个班,高中部4个班,学制均为2年。
1976年,更名为“莱芜县第二十三中学”,占地面积26.8亩,初高中均改学制为三年,教学班24个。
1987年,“莱芜市实验中学”,当时为唯一市直初级中学,学校迅速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1993年,建市设区后,学校隶属莱城区。
1996年,学制改为4年,发展到4个级部40个教学班。
2009年,整体、一次性接收莱芜一中老校区教学资产及莱芜一中实验学校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组建了“莱芜市实验中学南校区”。
2011年,原莱芜一中实验学校小学部、初中部终止招生,退出历史舞台。幼儿园移出校园,外包招生。
2019年,莱芜市撤市划区,归为济南市管辖,成立莱芜区,学校更名为“济南市莱芜实验中学”。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