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陶镇小学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研活动
字号:
大 中 小



一、教研活动背景
“圆柱的体积”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在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认识圆柱特征后的延伸。该知识点需学生通过空间想象与推理,将圆柱转化为已学立体图形推导体积公式,对学生空间观念与数学思维要求较高。为突破教学难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特开展本次教研活动。
二、教研活动目标
1. 探索“圆柱的体积”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有效策略。
2. 研究如何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形成“圆柱的体积”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三、教研活动准备
1. 组织教师深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及相关教学参考资料,梳理教学重难点。
2. 收集整理有关“圆柱的体积”的优秀教学案例、课件、微课等教学资源,供教师参考学习。
3. 准备圆柱教具(如可拆分拼接成近似长方体的圆柱模型)、多媒体设备、学具(橡皮泥、圆柱形状萝卜等)。
四、教研活动过程
(一)集体备课研讨
1. 主备教师阐述“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思路,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环节安排、重点难点突破方法。例如,计划通过复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类比猜想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再借助教具演示转化过程,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2. 其他教师围绕教学设计展开讨论,提出修改建议。如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用橡皮泥或萝卜制作圆柱并进行转化,增强对公式推导过程的直观感受;在练习环节,设计阶梯式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课堂教学观摩
由一位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成果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1. 情境导入:展示圆柱形水杯、水桶等生活物品,提问“如何知道这些圆柱形容器能装多少水”,引发学生对圆柱体积计算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
◦ 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猜想圆柱体积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 利用教具将圆柱转化为近似长方体,组织学生观察转化前后图形的联系,思考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圆柱的哪些部分对应,进而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 学生分组操作学具,进一步理解公式推导过程。
3. 巩固练习:设置基础练习(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变式练习(已知圆柱体积和底面积求高,或已知体积和高求底面积)和拓展练习(解决生活中如计算圆柱形水池容积等实际问题)。
4. 课堂总结:师生共同回顾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和应用要点。
(三)评课与研讨
1. 授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分享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如在引导学生发现转化后长方体与圆柱关系时,部分学生理解较慢,教学节奏需进一步调整。
2. 听课教师从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方法运用、学生参与度、课堂练习设计等方面进行评课。肯定教师利用教具直观演示的优点,同时建议在学生操作环节给予更明确的指导,加强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
3. 围绕“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怎样培养学生在立体图形学习中的空间观念”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总结出通过动态课件演示、多角度操作学具、结合生活实例等教学策略。
五、教研活动成果
(一)教学成果
1. 形成“圆柱的体积”精品教学设计方案和配套课件,该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动手操作和思维引导,在多班级实践应用后,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显著提高。经测试,学生在相关知识单元测试中,90%以上学生能正确推导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开发出系列分层练习题和实践作业,如基础题帮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拓展题满足学优生的探索需求;实践作业让学生测量家中圆柱形物体并计算体积,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资源建设成果
1. 建立“圆柱的体积”教学资源库,包含优秀教学设计、课件、微课视频、教学反思、学生优秀作业案例等,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源。
2. 制作的动态课件和教具制作方法在校内及区域内推广,部分学校借鉴使用后,有效提升了“圆柱的体积”教学效果。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