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发展规划】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南冶中学2025年专项发展规划
字号:
大 中 小



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南冶中学2025年教师培训规划
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加强培训和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为了促进教师全员培训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现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确立“学研结合、课题带动、分层培训、共同发展”的校本培训策略,明确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领会新课程精神,构建新课程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操作平台;遵循教师成长规律,面向全体教师,以提高职业道德和实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水平为目标,着力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人才,建设一支具有高尚师德、渊博知识、全面能力、勇于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有效地推动我校新课程的实施。
二、完善培训机制
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其他校级领导为副组长,教科室、教务处、德工处成员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教师全员培训领导小组”, 规划和管理我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具体工作的实施由教科室和教务处共同负责。
2.根据学校的规定,备课组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教研组两周开展教研活动一次。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功能,有计划、分层次、按步骤地对全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检查课堂教学中新理念贯彻的情况,审视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进一步进行教学技能专项培训。
每个教师严格按照培训计划、时间,参加学习培训、各教研组组织的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业务讲座等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完善调整自己的能力结构。
外出学习的教师必须精心做好笔记,认真整理材料,回到学校要作详细汇报并进行汇报开课。
3.建立完善教师培训计划、培训考核评估措施、明确培训内容。学校建立教师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对教师的培训发展情况作评估考核。
学年末进行结果认定、总结和表扬,并作为该教师评优、晋级、评职等的依据。
三、培训目标
1.逐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形成有利于教师岗位成长的“培养、培训、管理”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机制,构建学习化组织。
2.继续进行新课程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具有现代理念,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3.加强我校各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继续实施“名师工程”,进行骨干教师评比,做到学科、年龄、知识结构分布合理,使他们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科研教改的学科带头人。
实行青年教师跟踪培养的原则,开展“一帮一”活动,重视过程的指导,落实课例研究制度:同磨一节课,同研一主题,最后学校检查培训情况。
4.教师全员接受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而且能够利用校园网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并且充分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提升自我。
5.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把新的发展性评价理念贯穿在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去,探索发展性评价模式。
6.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使每位教师真正树立课程开发意识,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开发者。
7.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和提高。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学科教学创新、管理工作创新,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四、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以师德教育、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坚持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
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师“十不准”》、《中小学教师守则》等法律法规。
新课程方面:各学科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教师与新课程》等书籍,促使教师形成现代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习“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等。
新理念方面: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爱的教育》、《教育学》;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用心灵赢得心灵》;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等书籍。
信息技术学习方面:学习电子白板使用、电子书包使用、课件制作和上传、工作室建立和维护、网络教研等;学习《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等。
要求做到:
1.结合学校实际,较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理念的培训。
2.通过平时的工作情况,进行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教研组长工作能力的培训。
3.及时进行新课程理念培训,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方法培训。
4.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研究学科课程整合问题。
5.进行教科研基本知识、方法培训。
五、培训方式
1.以学代培
大力倡导和鼓励全校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自觉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校要广泛地通过教师自学、学历提高培训学习以及其他有专业特长的培训学习等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
2.以课代培
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让学校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抓好新老教师的同上一节课、同研一主题等活动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抓实骨干教师的观摩课、引路课、示范课的实效性,达到骨干教师不断提高的目的。
3.以结对代培
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特点,达到老带新、新促老、互帮互学、各得其所的目的。对教师新老结对,学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监督结对培训的情况。
4.以研代培
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反思、学习、研究的自觉性。要求教师自主自立,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人人有奋斗的目标。
5.以会代培
要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教学观摩展示会等,促进教师继续学习。在校内要组织教师教学经验交流、课堂教育教学技术展示会等,让教师在交流实践经验、探索方法、交流成果、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6.以考察代培
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使教师们眼界开阔、思想解放、观念提升。通过学习、比较,在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东西,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研究及实践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结合本人的实际,提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建议、思路和方法。
7.以活动代训
学校抓住大型主题系列活动的契机,对教师进行指导、培训,以此掌握活动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素质。
六、培训人员的管理
1.校领导每人做到有培训专题:有目的,有内容,有辅导材料。
2.教务处、教科室成员,要深入课堂听课,获取教学教研第一手材料,和教师切磋问题,解决问题。关心和指导年轻教师,指导骨干教师的帮扶工作,帮助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隔年一次课堂教学评比和每年一次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
3.骨干教师有帮扶对象:有带徒计划、总结、有示范课、有帮扶教师上的汇报课。
4.全体教师有义务和权利参加培训,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培训。各教师要有年度培训计划和总结。提倡教师阅读有关教育理论书籍,做到读书有笔记,学习有体会,教研有案例,研究有论文,课题有成果,每学期每位教师要撰写不少于一篇的教育教学论文。
七、培训过程的管理
1.分别制定各门课程的培训计划、确定骨干教师帮扶对象。
2.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以《学分登记册》为管理手段。
3.探索培训模式:专家引领、外派学习,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研组长为培训主体,以远程研修、自学、专业互动研究为学习方式。
八、培训管理办法
培训评估考核、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培训总结。充实教师个人档案,评估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的业务存档。
1.为使校本培训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学校规定每学年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60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2.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由专人负责管理教师培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促进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
3.建立校本培训档案。校本培训档案资料包括“各级领导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和总结、培训教材(录像、软件、文字材料等)、培训记录、考核成绩、科研成果、阶段总结等有关材料。
4.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内容涵盖学校集体培训、学科培训、情况记录、个人反思、自学笔记、有关材料、听课记录、优秀教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5.建立健全校本培训考核方案。学期末校本培训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
九、校本培训的保障措施
1.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各学科要管理到位,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2.校本培训工作在“学校领导、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指导下开展。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各学科要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际,制定培训安排,认真抓好学科典型,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3.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要帮助各学科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内容,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并指导组织实施。通过培养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
4.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评估检查和指导力度,学校要把此项工作列入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中。开展“南冶中学优秀备课组”评比,对评选出的优秀备课组,期末予以表扬、奖励。
5.对校本培训工作要做到人人重视,尤其是分管领导要做到层层管理,确保实效性。学校为校本培训专设培训经费投入项目,确保校本培训年度经费的落实。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