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关于《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莱芜区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政策解读
字号:
大 中 小



一、《莱芜区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背景是什么?
为深入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济南市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济政办字〔2023〕29号)、《济南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济南市深化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济教办〔2023〕1号)及《济南市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培育工作要点》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莱芜区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依据是什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深化乡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聚焦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强优秀教师队伍,关爱特殊儿童群体,提升教育内涵质量,加快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新时代美德莱芜、信用莱芜建设水平,努力提升镇域内整体办学质量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三、《莱芜区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目的是什么?
到2027年,城乡一体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全面建立,乡村学校(含幼儿园,下同)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乡村群众教育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之比降至1.05以内,达到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水平。到2035年,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乡村教育独具特色,服务引领乡村振兴的功能充分发挥,乡村教育现代化全面实现。
四、《莱芜区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主要任务有哪些?
始终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把党建工作纳入到乡村全环境立德树人工程中,营造镇域全环境育人良好教育生态。推进教育集团化,努力实现集约发展,在乡村教育中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对照省定办学标准,查找不足,制定计划,明确资金,2027年所有乡镇驻地学校均达到省定II类(含II类)以上办学条件标准。提高乡村教育整体师资水平,从校长到老师,到2027年,区域内45周岁以下乡村学校校长原则上达到50%以上,乡村教师平均年龄年轻化,提高教师整体学历,提高乡村教师配置效益,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按规定落实对应的补贴政策,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让教师来得了、待得住。扎实推进农村教学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城里教师与乡村教师一起,构建城乡协作发展共同体。高中阶段教育,在目前中考后高中和职业学校分流的环境下,需要实施普通高中发展提升,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强科培优行动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深化高中招生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中职学校教育,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
莱芜有“山东省工委旧址”“山楂之恋”“莲花山”“709小三线”“大美儿童乐园”“刘仲莹故居”等教育基地,在打造乡村学校办学特色方面,依托这些地域基地,发挥“流动少年宫”作用,有效发挥劳动教育和研学教育功能。2025年全部实现“千兆进校、百兆进班”,加强乡镇驻地学校录播室建设,推进乡村学校“互联网+”教与学模式改革,把先进的专题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模式在乡村学校普遍推广应用,面向乡村教师免费开放。乡村特殊儿童是一个特别的群体,为更有针对性解决这个群体的问题,莱芜区实施“希望小屋”“希望学堂”等公益项目,促进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全面成长发展。
五、在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内涵发展有什么新举措?
答:实施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深化高中招生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高中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扩大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各高中学校协调发展。实施高中强科培优计划,支持部分高中建设省、市级学科基地,深化特色高中建设,促进特色多样办学。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构建集五年制高职教育、中职教育、技工教育、社区教育、开放大学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现代中职教育体系。
六、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三级”教研体系?
在现有共同体基础上,组建特色学校和街道(镇)学校等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教研共同体,开展城乡一体备课、同课异构、校长论坛、送课下乡、跟岗培训等教研活动。加强对乡村学校、薄弱学科和薄弱班级的教学服务和指导,在学科教研、教师培养上重点倾斜,扎实推进农村教学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
七、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解读机构:济南市莱芜区教育和体育局
具体联系人:吴云
咨询电话:0531-76227384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