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关于《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莱芜区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的解读
字号:
大 中 小
一、政策背景
2025年,不仅是“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的决胜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之年。莱芜区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紧密结合莱芜区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期盼需求,对2025年莱芜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做了安排,并围绕预期目标,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提出2025年工作重点,推动各项决策在莱芜区落实落地。
二、制定依据
《莱芜区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下简称《发展计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及区委一届九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12369”工作思路,充分衔接政府工作报告,研究提出年度具体落实措施。
三、出台目的
《发展计划》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旨在通过抓投资扩需求促消费、强化项目建设支撑、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区域发展水平、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深化改革创新、优化民生服务等举措,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莱芜建设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四、重要举措
(一)抓投资扩需求促消费
聚焦投资质效提升,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和“平急两用”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交通道路、水利工程等直接惠及民生的领域项目,切实把投资成效转化为民生福祉;另一方面,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推动房地产市场投资稳步恢复,持续深化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助力改善居住环境与城市功能。进一步健全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破除民间投资壁垒,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同步高质量推进消费扩容行动,积极探索新型业态模式,培育消费新场景、拓展消费新空间。此外,有序扩大对外开放,围绕外贸提质增效,主动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外贸经济新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开放动能。
(二)推进项目建设与产业升级
进一步完善优化全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一城、一谷、一园、一基地”产业载体为核心支撑,聚力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围绕重点产业领域与龙头企业,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方向,精准招引高端项目、培育链群项目,持续壮大产业链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全周期项目服务机制,加快提升各类产业园区承载能级与配套水平,打造协同发力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统筹区域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扎实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以打造“四位一体”沿黄生态廊道为核心目标,全力推动27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进一步深化与钢城区的协同联动机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双向互促。聚焦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同步培育特色小镇,推动区域发展能级持续跃升。持续优化城市整体空间布局,聚焦各功能片区的资源禀赋与发展定位,推动片区间联动开发、功能互补、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全区和美乡村工程建设,重点围绕岩溶地质灾害区搬迁安置、农村公路提档改造、高标准农田新建提质、农业机械化普及推广等关键领域,清单化推进工作落实,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步伐。
(四)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低碳发展
聚焦“双碳”目标推进绿色转型,扎实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严格控制煤耗总量,推动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聚力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加快绿色能源开发与绿色建筑推广建设,以源头治理为关键抓手,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饮用水水质稳步提升。着力强化生态修复与安全保障,在生态修复工作上精准发力,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夯实高质量发展生态根基。
(五)深化改革创新与数字赋能
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步伐,聚焦经济体制、国企改革等重点领域,全面优化国资布局,破除市场壁垒。推进政务服务升级,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持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提高研发投入占比,以硬件支撑与资金保障,推动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提质增效、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不断增强区域创新动能。深化数字赋能转型,加快提升全区5G基站覆盖率,推进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区级节点建设。推动数字场景落地,培育打造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等一批以数据为核心的新型经济发展载体,激活数字经济潜力。
(六)强化民生服务与社会治理
以就业稳民生、以人才强发展,聚焦人才招引关键环节,强化人才服务保障,为区域发展汇聚智力支撑。持续推进教育、医疗、保险等民生事业提质发展,强化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办学硬件与教学质量;全面改造提升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补齐基层医疗服务短板;完善保险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面,织密民生安全网。从严抓好风险防控,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全过程监管与食品药品全链条监管,切实守牢生产、民生等各领域安全底线。
五、新旧政策异同
(一)发展主线保持延续
2025年《发展计划》继续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主线,延续产业布局,持续聚焦“一城一谷一园一基地”产业载体建设,推动“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提质增效。
(二)目标导向更加突出
围绕抓谋划储备,提升项目质量;抓过程管理,提升推进效率;抓要素供给,提升保障水平;抓力量整合,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2025年的“项目提升年”是在2024年“项目深化年”基础上的再提速、再增效,以项目建设新成效推动建设现代化新莱芜。
(三)重点工作更加具体
2025年《发展计划》聚焦关键领域,明确“九大攻坚行动”,涵盖产业强链、项目提升、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提质等多个领域,工作任务更具体、工作体系更加完善。
六、关键词诠释
(一)本报告中的增长,如无特殊表述,均为本期数据较上年同期数据的增长率。
(二)“平急两用”是指“平时”可用作旅游、康养、休闲、仓储物流等,“急时”可转换为人员临时安置、物资应急中转场所,满足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临时安置、物资保障等需求。
(三)碳达峰“十大工程”是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四)河湖“四乱”一般指河道管理范围内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
七、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解读机构:济南市莱芜区发展和改革局
具体联系人:刘润畅
咨询电话:0531-76116296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