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莱芜区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工作方案
字号:
大 中 小



一、政策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按照《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交办公路函〔2022〕625号)要求,2022年5月我区组织申报“”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022年12月,我区成功入选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
根据《关于公布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名单的通知》(交公路发〔2022〕83号)文件要求,需对照创建工作总体要求,结合专家评审意见,进一步完善创建工作方案,优化创建目标,细化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强化保障措施。
基于此,为确保创建工作圆满完成,我局起草了《莱芜区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工作方案》。
二、决策依据
依据《关于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的意见》(交公路发〔2021〕48号)、《关于公布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名单的通知》(公路发〔2022〕83号)、《关于印发“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管理办法》(交公路发〔2022〕111号)、《关于组织开展 2022 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县)暨“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鲁交公路〔2022〕35 号)等文件,报区政府同意,出台了《莱芜区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工作方案》。
三、出台目的
《莱芜区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工作方案》以建好、管好、养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目的。一是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全面建好农村公路;二是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全面管好农村公路;三是专群结合,有路必养,全面养护好农村公路;四是文明服务、城乡结合,运营好农村公路。
四、内容详解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分动员部署、组织实施、自查迎检和巩固提升四个阶段。一是动员部署阶段(2023年1月至2023年2月),二是组织实施阶段(2023年3月至2023年5月),三是自查迎检阶段(2023年6月至2023年7月),四是巩固提升阶段(长期坚持)。
1.动员部署阶段(2023年1月至2023年2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创建工作会议,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开展宣传动员部署,根据各自职责任务进行摸底排查,梳理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制定相应措施。
2.组织实施阶段(2023年3月至2023年5月)。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按照示范县创建工作方案要求,严格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强化措施、加强督查,保证资金、人员、责任落实到位,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3.自查迎检阶段(2023年6月至7月)。按照《“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管理办法》要求,认真做好迎接督导考评工作,确保督导考评顺利通过。
4.巩固提升阶段(长期坚持)。通过评估后,认真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夯实管理责任,创新管理模式,提升运营实效,美化路域环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交通运输保障。
五、涉及群众利益
“四好农村路”是破解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针对农村地区,加快补齐农村交通供给短板,向农村地区聚焦发力,重点解决贫困地区通硬化路、通客车等问题。对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可以更好地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使群众成为农村公路发展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后续可以让农民群众参与的农村公路管养模式,通过设置多种形式的公益性岗位,吸收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帮助农民群众创收增收等。在促进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方面,在农村地区构筑畅通优质的路网系统,重点解决农村公路等级低、路网不完善等问题,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在农村物流方面,要推进物流网络节点建设,提升农村物流综合服务能力。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区长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单位、各街道(镇)办事处(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统一部署和重大事项的统筹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沟通协调、任务分解、计划制定、工作推进、检查督查、验收考核等。
2.夯实工作责任。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配强工作力量,落实具体责任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同时,要加强沟通衔接,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支持示范县创建工作。
3.强化资金保障。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保障机制,设立创建专项资金,用足用好以奖代补资金。区财政局把应配套的养护资金、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等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并及时安排到位。
4.强化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创建示范县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及时宣传报道创建过程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以及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5.加强督导考核。要建立常态化督查通报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切实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加强监督考核工作,重点对责任落实、建设质量、工作进度、资金到位等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确保创建工作圆满完成。
七、创新举措
1.建立“1+12+200+N”的区镇村三级农村寄递物流网:“1”,即1个区级物流体系总枢纽;“12”,即12个镇级服务中心,同步盘活8处镇交管所、客运站及地方闲置设施,建立镇级客货邮融合服务中心,作为连接总枢纽与村级服务站的衔接支点;“200”即200个村级服务站,实现资源互补、一点多用,“N”即与供销社、中国移动、农商银行、邮政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选择农村移动服务站、商超、农资店、益农服务站等规划建设中心村,作为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实现全覆盖)。
2.建立“3+N”配送体系:“3”,即分段联运配送进村。城区采取“快递小哥”直投模式;区镇之间,实行“快快合作+专车配送”模式,采取统一分拣、联合共配方式;镇与村之间,实行“城乡客运+专车配送”模式,定线、定时、定点每天两班配送。“N”,即多种投递方式互补,对位置偏远、快件量少的村居,实现“邮快合作”模式;对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群众采取“送货上门”模式,消除农村物流配送盲区和死角。
八、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解读机构:莱芜区城乡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中心
具体联系人:咸光峰
咨询电话:0531-75877426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