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项”为莱】看一场大会如何链动智慧农业未来
发布日期:2025-11-14 16:44 信息来源:新莱芜
信息来源:莱芜区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蓝图、全国上下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节点,11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主办,莱芜水利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的“2025第二届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节水)产业大会”在莱芜区成功举办。素有“节水灌溉之乡”美誉的莱芜,再次成为全国节水农业发展的焦点。

大会以“水肥一体化智慧润良田”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国内重点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全国节水农业领域的领军企业代表及一线实践者,共同探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前沿动态,展示产业创新成果,共商未来合作蓝图,成为推动我国节水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行业盛会。

高端对话,洞察行业发展脉络


“本次大会聚焦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节水开展深度研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张宪法在大会上一语道破大会的战略价值,并表示,全国农技中心将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工作思路和举措研究,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共同推进节水农业事业发展,加快推广水肥一体化,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幕式上,高规格嘉宾阵容彰显行业认可度。来自全国的行业专家学者从国家战略、区域实践、技术推广等不同维度深入交流,进一步凝聚了“水肥一体化是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关键支撑”的行业共识。技术交流、经验分享、商机洽谈在会场内外密集进行,一系列潜在的合作项目与创新灵感在此孕育,催生多项实质性合作成果。

从国家政策引导到地方实践落地,从科研成果转化到系统方案集成,水肥一体化领域正迎来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叠加的发展机遇。

莱芜区凭借坚实的产业基础、清晰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和成熟的集群发展模式,充分展示了其在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领域的引领作用。“节水灌溉装备产业大脑”的启动,更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的“数字引擎”。

大会紧扣“智慧赋能”与“单产提升”核心,明确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向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系统化发展的趋势。这将有力引导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模式探索,推动水肥一体化从“示范田”走向“大田生产”,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和农业强国建设筑牢科技与产业根基。

数字聚变,驱动莱芜模式升级

大会再次选择在莱芜举办,绝非偶然。

正如多位专家在发言中多次提到的,莱芜区是我国节水灌溉装备产业的重要发源地和产业集群区,拥有超过40余年的深厚积淀。“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早已成为区域标志性产业名片。这里曾创造喷、滴、微灌设备占据全国约三分之二市场份额的行业奇迹,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

深厚的产业基础,为莱芜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创新与升级提供了丰沃土壤。莱芜区农业特色鲜明,“三辣一麻”享誉海外,农产品出口占全市近八成。近年来,莱芜聚焦农业现代化,着力抢占“数智化”发展新赛道,一方面加快推进“智慧+农业”,招引落地数字百、中科北斗等优质项目;另一方面提速发展“智慧+水利”,以“产业大脑”为核心抓手,系统整合全区上百家节水灌溉企业,全力构建从研发设计、产品装备制造到管理服务的全产业链条。

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长明特别点赞了莱芜区打造的全国智慧水肥标杆样板,如利和庄园的“卫星遥感+5G物联网系统”使生姜亩产提升40%,科百智慧农业产业园通过传感器实现“南果北种”水肥精准管控。这些生动实践,充分印证了智慧水肥一体化技术为农业发展注入的强劲动能。

大会核心亮点环节——“节水灌溉装备产业大脑”正式启动,成为莱芜产业升级的里程碑事件。该平台由莱芜水利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于2025年10月20日入选山东省“产业大脑”建设试点。该产业大脑精准聚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小、散、弱”等痛点,整合构建了节水产品、解决方案、应用案例、节水服务、节水商城、产业态势六大板块,提供从技术方案定制、工程案例参考,到金融保险、云仓物流、线上交易的一站式服务。它通过系统整合“研、采、产、仓、运、销”全链条产业资源,构建起服务于整个产业链的数字一体化体系,旨在实现“数据驱动产业升级”。

莱芜水利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秦波表示:“作为第一批‘全国节水服务企业’、‘山东省节水产业重点企业’,集团立足莱芜区节水特色产业优势,以农水融合为方向,自主研发了该产业大脑。未来,我们将持续聚焦产业痛点与企业需求,创新采用‘联盟聚能、双核创新、数字融通、园区承载’的发展模式,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探索新路径。”目前,该平台已吸引52家节水企业入驻,上架产品千余款,初步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智汇未来 共绘节水农业新图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本次大会不仅总结了过往成就,更描绘了行业发展的未来图景。

在技术前沿探讨环节,全国农技中心节水技术处处长吴勇、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部部长高霞等专家从全国和区域视角,分享了水肥一体化助力单产提升的创新实践;中国农业大学李云开教授、国家化肥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汪洪副主任等学者围绕技术装备创新、肥料科学管理等前沿课题进行了深度解析。智慧灌溉、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正在勾勒出未来农业的智能化蓝图。

企业界的积极响应更是彰显了产业的蓬勃活力。“这次会议在莱芜举行,作为一个莱芜本土企业、莱芜本地人,我感到非常骄傲。我们带来了国内首发的(高速外镶孔)内镶孔预制孔设备,以及速度媲美欧美的高速贴条滴灌带设备。与同行交流,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也坚定了做好产品、服务农业农村的信心。”莱芜华亚机械总经理曹海难掩自豪之情。

山东春雨节水灌溉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亮分享了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企联合开发全球首创双色压力补偿滴头的经历。“我们聚焦解决农田‘最后一公里’的痛点,要求安全、快捷、精准、经济。这次大会让我们能集中对接专家、客户和农户,沟通更直接。”

来自潍坊的华普股份达萨尼园艺肥料公司销售总监范松松表示此次莱芜之行收获颇丰:“莱芜的水肥一体化实践非常有特色,有很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此次参会,我们与行业同仁、种植户深入交流,收集市场需求反馈,回去后,公司将紧跟趋势加大研发投入,共同推动技术普及。”

展望未来,水肥一体化产业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系统化的方向加速发展。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智慧水肥一体化将实现从“感知智能”到“决策智能”的跨越。作物需水需肥规律将得到更精准的把握,水肥施用将实现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转变。

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创新将成为主要趋势。未来,设备制造、软件开发、服务运营等环节将更紧密地结合,形成覆盖“设备+平台+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莱芜水发集团打造的“产业大脑”模式,为这种跨界融合提供了成功范例。

国际市场拓展空间广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将加快“走出去”步伐。莱芜作为全国重要的节水装备制造基地,有望在全球节水农业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我们希望通过大会集聚各方力量,让中国乃至世界更多了解莱芜,知道这里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生产水肥一体化设施装备的重要集散地。中国农塑学会将加深与莱芜,特别是像莱芜水发集团这样的企业合作,把莱芜的水肥一体化产业做大做强,向世界输出莱芜力量和莱芜模式。”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中心原首席专家、中国农塑学会会长高祥照对产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盛会落幕,征程再启。2025第二届水肥一体化(智慧农业节水)产业大会以高远立意、丰富内容、前沿成果和广泛参与,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的历程中刻下了深刻的印记。以此次大会为新的起点,依托莱芜产业高地的创新实践,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水肥一体化与智慧农业节水产业必将加速高质量发展,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壮美画卷贡献更加澎湃的绿色动能与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