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一年中比较忙的时候,田里的马铃薯陆续成熟,要尽快挖出来。”农户们正推着机器,一垄一垄地挖着。马铃薯个个圆润饱满,大多数已有成年人的两个拳头大小,滚落在地上,村民戏称之为“金疙瘩”。在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的贺小庄村,像这样种马铃薯的农户数不胜数,他们有的是回村发展的青年人,也有致力于马铃薯种子培育的科学工作者,更多的是留在村内发展的村民。贺小庄村经过多年的基础设施完善,村党支部引领成立种植合作社,带领村民探索出了一条种植马铃薯的致富之路。
每亩地收益1万元以上
正值初夏时节,走进贺小庄村,绿油油的马铃薯苗连成了片。“下个月初,就要收获马铃薯了。这是每年村中重要的事之一,不少外村村民都要来帮忙。”常年种植马铃薯的农户亓昌俊介绍,近几年,每亩马铃薯地的收益在1万元以上。他有30余亩地,所以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
“我们村有1600多人,种了1600亩马铃薯,村中大部分人都靠种马铃薯致富。”贺小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兆申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村里就陆续种大姜、食用菌、马铃薯等。2013年,村党支部领办了村里第一个种植合作社——财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同时尝试种植南瓜、生姜、萝卜等经济作物。“有的品种不适合量产,有的品种没有合适的土壤环境。”经过了3年多的尝试,种了数十种作物后,终于找到了既适宜生长又便于管理的马铃薯。
“起初很少有村民愿意种马铃薯,成本高,还不知道收益多少。”王兆申介绍,种惯了玉米的村民都以为马铃薯的种子价更贵,不知道如何种植,而且马铃薯和姜一样,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越种产量越低。“自从村里有了马铃薯育种基地,带来了专家团队和‘原原种’马铃薯,马铃薯种植水平逐渐提高,目前,马铃薯已经成了周边的主产农作物。”镇党委委员张燕告诉记者。
育种亩产高达6吨
“普通的马铃薯种植亩产2500公斤左右,且越种产量越低。而用脱毒原种亩产能达到5000公斤。”农户亓昌俊说。记者了解到,他所说的原种是山东农得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脱毒种薯,直接用脱毒“原原种”繁育的原种作为商品生产用种,产量高,商品性好,这种脱毒薯种在东北亩产达到了6吨。
山东农得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农户们眼里的育种“加速器”。它由原莱芜市农科院的骨干科研人员创办,主要研究大姜、马铃薯、红薯等的繁育,经过近20年的积累和发展,目前已成为济南规模最大的马铃薯脱毒育种实体。据负责人卢宪玲介绍,贺小庄村的马铃薯育种基地占地210亩,引进选育马铃薯品种近70个,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广脱毒薯种以提高产量。
“种子有3个月的休眠期,通常都是今年培育来年的种子。”卢宪玲说,60多个温室大棚,压茬滚动生产,年产2500万粒马铃薯“原原种”,八成以上供应内蒙古、河北、东北、新疆、甘肃等主产区,同时在内蒙古流转了2000多亩地繁育原种。她说:“我们也在选育适合本土‘光温水土气’条件的新品种。在试验田试种了8个品种,需要经过多年的长期验证,争取可以替代种了几十年的荷兰薯种。”
走进育种基地的无菌实验室,育苗人员借助显微镜,用解剖针从马铃薯芽里剥离出0.1-0.3毫米的生长点,放入培养皿。在25℃左右的恒温下,它们每天光照16小时,20天左右就长成试管苗。身穿洁净服、戴口罩的工作人员将一株株马铃薯苗分苗、装瓶,呈几何倍数扩繁的脱毒试管苗在恒温培养室迅速生长。
在育种温室大棚内,济南市农业科技特派员王教义正蹲在畦埂上,指导试管苗的移栽要领。
隔壁一个大棚里放着新收获的“微型马铃薯”,只有拇指大小,就是试管苗全程无土栽培出来的“原原种”,这些金贵种子按粒出售。再种出来就是原种,下一代才是商品种,供应大田种植。脱毒种薯抗病害、省农药,种出来无药残、个大光滑,价格高。
马铃薯发展产业化、品牌化
在基地,工人们正在进行马铃薯“原原种”分级、入库工作。“自从山东农得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流转村民土地以来,亩产量都在五千公斤左右,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和在基地打工,一亩地收入能增加一千多元。”常年在基地打工的村民李田介绍,一粒“原原种”只有鹌鹑蛋大小,却有惊人的产量。他算过一笔账:1000粒“原原种”经过一次种植得到原种,所得原种能种植5亩地,相应产量可达到25000公斤。1000粒种子的成本约1000元,而25000公斤的土豆能卖至少50000元。
随着农村人员年龄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山东农得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把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基地附近村庄近200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金、入股分红、基地打工等方式获得收益。近年来,基地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发展目标,以济南市农科院专家为主体,聘请专家组成了特派员专家团队,并与省内知名院所专家教授密切联系,组成专家顾问团,只要基地需要,随时提供帮助,通过现场指导、集中培训等形式,在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基地先后与牛泉镇上峪、西凤阳、东王庄及周边贺小庄、中小庄、马小庄村等十几个村签订了科技服务协议,引进的良种经脱毒后产量较原有品种增加30%以上,马铃薯最高亩产超10000斤,亩增产值1800元以上,而且带动周边1.5万亩以上使用良种及高产优质配套技术。
品牌化是基地做大做强的关键,是产业化的必经之路。牛泉镇积极给基地产品注册商标、申请认证,现基地销售的种薯均采用“农坛”“莱丰”品牌,基地的商品马铃薯已获得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同时,牛泉镇积极与马铃薯加工企业对接,引进适宜工厂化加工的马铃薯种质资源16份,为今后品种选育及产业链融合与延伸积累了种质资源。
贺小庄村的马铃薯育种基地从单一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场,发展为集脱毒、试管苗组培快繁、“原原种”、原种繁育于一体的脱毒良种繁育体系,并以山东农得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属合作社为依托,申请得到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马铃薯、生姜、大葱、大蒜四个绿色产品认证,合作社社员由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统一技术服务,产品统一应用合作社的“薯莱乐”商标,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将“小”土豆做成了致富“大”事业。
近年来,牛泉镇以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切入点,组建绿色田园党总支等4个党建联合体,与周边20个村抱团发展,积极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全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达到55家,尤其是创新性实施“村支部书记项目”,强化村支部书记抓集体经济主责意识,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高,走出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