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中国》关注:立足“省会副中心”描绘“山水美画卷”——莱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域提升文旅品质
发布日期:2023-10-06 19:58 信息来源:莱芜文旅
信息来源:莱芜区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日,《文旅中国》刊文《旅游 | 立足“省会副中心”描绘“山水美画卷”——莱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域提升文旅品质》,关注莱芜区以获评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为机遇,多措施并举,加快发展文旅产业。全文如下:


在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上,莱芜区获评山东省首批文旅康养10强县和第三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享受省级财政1000万元资金激励的同时,在省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再贷款再贴现、专项债券、文旅康养用地指标使用等方面优先给予政策倾斜。这为莱芜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难得机遇。

雪野湖 摄影:邵凯

串连优势资源,实现握指成拳

莱芜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文旅产业,紧扣“省会城市副中心”定位,把文化旅游纳入全区重点建设的产业体系,“全景覆盖、全业融合、全局联动”构建“东强”核心增长极、“南美”靓丽新名片。同时,立足“省会会客厅”,全区全域建成极具生态康养特色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

串联业态,构建品牌。莱芜山水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入眼即是画、处处皆美景,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A级旅游景区20处、四星级旅游饭店3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景区化村庄11个,以及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1处和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处。此外,还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个、省级非遗项目2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这些闪亮的明珠点缀在莱芜全域。

房干生态旅游区 摄影:王啸

高端引领,做好规划。坚持全空间规划,立足8大主类、292个旅游资源单体,高标准编制《莱芜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对涉及文旅产业发展的旅游要素提升、公共服务完善、品牌形象策划、重点项目支撑等作出具体规划,全力构建“双核引领、三带串联、四区共建、六大集群支撑”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红色文化,资政育人。依托山东省工委旧址、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莱芜战役纪念馆、山东小三线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深度发掘、精品打造、串点成线,着力打造永不褪色的红色文化风景线,激发全区人民干事创业激情活力。

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 摄影:李庆林

拓宽服务渠道,深挖内涵品质

着眼整体,聚焦重点。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锦阳关段)保护利用项目有序推进,马鞍山清宁小镇、雪野山居、雪野国际露营度假村等文旅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加快709文化产业园、东汶南姜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化园区建设。同时,策划包装齐长城“一线五村”文旅综合体等一批文旅产业招商引资项目,积极与大型文旅企业集团开展合作洽谈,共商发展大计。

齐长城锦阳关 摄影:王啸

优化布局,建立体系。对各类资源要素系统整合、优化配置,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规划建设一批乡村绿道、自行车漫道、健身步道,加快建设“快行慢游”的路网游览体系。加大全域旅游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实现旅游公共服务全覆盖。

借助“旅游+”,构建“共同体”。做精“旅游+文化”。依托齐长城、嬴秦遗址、长勺之战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教育基地。做靓“旅游+美食”。大力推广“三辣一麻”“三黑一花”等莱芜特色旅游商品,做强传统美食文化。做细“旅游+康养”。依托山水生态资源,高标准打造雪野养生休闲度假小镇、房干森林康养旅游基地等文旅康养项目,叫响“雪野山居”“故乡的云”等高端民宿品牌,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医养结合、农康融合”旅游康养新业态。

雪野山居民宿 摄影:邵凯

强化品牌推介,提升消费层级

挖掘特色,求新求异。成功举办2022、2023济南·莱芜文旅康养节,策划推出浪漫雪野休闲之旅、峡谷生态绿色之旅、人文记忆红色之旅、长城探秘古色之旅、乡村民宿度假之旅、非遗手造研学之旅等6条系列主题旅游线路,通过视频解说扫码观看形式呈现,多角度宣介莱芜文旅资源。

精准策划,精益求精。以雪野省级旅游度假区为龙头,培育一系列集航空运动、休闲度假、节庆展览、房车露营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产品,培育一批新业态旅游项目。

细化市场,立体营销。立足资源优势推出一批莱芜“网红”打卡点,找准“人设”,抢抓济莱高铁开通机遇,瞄准主要客源市场,加强旅游新媒体营销推广,进一步提升旅游形象和知名度。

锦绣莱芜山湖美 摄影:王仁锋

把握良好机遇,谋划长远格局

莱芜将以获评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为机遇,按照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部署,在规划引领上再发力,在资源整合上再深挖,在招大引强上再突破,在运营管理上再提升,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做大做强,做精做细。就莱芜而言,放眼长远,要在打造“国字号”品牌荣誉上精准发力,通过上下协同,积极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问题导向,协同推进。针对当前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旅行社和旅游景区营业收入增长乏力、文旅项目进展不够快等问题,强化责任意识,用好用活惠企纾困政策措施,做好文旅惠民消费各项工作,全力推动文旅行业复苏发展。

上下协同,均衡发展。抓好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锦阳关段)、“一线五村”文旅综合体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新莱芜”、打造“文化济南”“康养济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孙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