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济南市莱芜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济南市莱芜区将坚持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一体谋划,在推动城乡融合上取得更大进步。以建设省会城市副中心为引领,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统筹协调,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塑优规划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多规合一”,编制完善全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启动主城区外街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制定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完成核心区城市设计和社区生活圈专项规划。坚持内优外拓并重,推动主城区向西连接、向东提质、向北拓展、向南延伸,加快重工生活区、安置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口镇核心居住区、方下片区改造,规划建设高铁新区,推动各街镇精致建设、功能提升,不断完善“一主两副三带多点”空间布局。
彰显城市品质内涵。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年内高标准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城市更新项目,逐步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涵养人文底蕴,充分展现城市魅力。完善基础配套,打通鹏泉西大街、伯萧路、甘霖街等市政道路;盘活利用城区零散地块,规划建设一批公园绿地、停车场、体育休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开放城市公厕150座,新增公共停车位1000个。提升人居环境,改造提升老旧小区54个、5585户,完成9个续建片区5600套、58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启动13个村居(片区)、6643户的城中村拆迁工作;实施市政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清零行动,推进青草河、红土沟等水系生态治理,全力打造水网相连、水系相通、宜居宜游的城市水环境。强化精细管理,启动智慧城管平台建设,建立三级数字化巡查网络,开展城市风貌整治行动,深化城市家具一体化保洁,提升亮化、美化、净化水平,让城市更具颜值、更显气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定现行帮扶政策,开展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开展违法占用耕地“双清零”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5000亩,逐步提高生姜、大蒜生产机械化水平。健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构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大王庄农产品加工园、万兴调味品等重点项目,新增市级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4家以上,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5个,全力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强区。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稳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完成供水管网改造25个村、生活污水治理160个村,为150个村居安装路灯4500盏,建成齐鲁样板村、美丽乡村示范村26个。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交通互联,提升改造苗里线、方寨路等农村公路50公里,改善农村路面246公里,完成村道安防工程50公里,方便群众出行。推动生活互融,实施传统消费升级、新兴消费扩容行动,着力培育电子商务、家政服务、楼宇经济等业态,持续建设财富广场二期、嬴昊·金融中心等商业综合体,提升改造青草河、城发广场邻里中心等特色商圈,启动莱芜地标产业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完善三级物流运营配套设施,争创全国客货邮融合发展快递进村样板区。推动资源互享,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构建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规范土地流转程序,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不断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