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声、廉洁铸魂。倡徳树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根脉。莱芜作为大汶口文化的发源地,廉政文化历史悠久。
即日起,“生态莱芜”联合区纪委监委推出《廉史今读》栏目,以“德廉”为主题,带大家一起走进莱芜历史上的榜样人物,探寻清正廉洁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
今天为大家分享
甑尘釜鱼——莱芜长 范丹
范 丹(112年—185年) 一作范冉,字史云。东汉永初五年 (112年)生,陈留外黄(今河南省民权县)人。曾游历当时京畿地区长安,就学于后汉通儒马融。桓帝时为莱芜长(有史以来最早的莱芜长),因为母亲守丧而未到任。后在太尉府任职,自知性格狷急,不能从俗,常佩戴皮绳上朝以自警。遭党锢之祸后,遁逃于梁沛之间,以“不得匡世济时”为憾,用小车推着妻子,徒行敝服,卖卜为生,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下,如此十多年,乃结草屋而居,所居单陋,有时绝粮断炊,但穷居自若。
在乐府古诗中,有首民谣赞颂范丹:“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成为廉吏典范。
后来,汉灵帝解除党锢,太尉、司徒、司空三府交相举荐,他坚辞不就,于中平二年 (185年)卒于家。按其遗嘱“敛衣足蔽身,棺足周体”进行薄葬。因其享有很高声望,送葬者达两千多人。灵帝诏谥其为“贞节先生”,刺史郡守各为其立碑表墓。明清两朝,莱芜为其建祠,并崇祀为名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