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生活》点赞新时代文明实践“莱芜方案”
发布日期:2020-05-13 19:13 信息来源:生态莱芜
信息来源:莱芜区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5月10日,由中共山东省委主办的《支部生活》杂志2020年第五期以《“莱芜方案“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为题刊发文章系统介绍了济南市莱芜区作为全国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单位,本着“文明实践,党建引领”宗旨,着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上连党心、下连民心、共筑同心”的百姓之家的经验做法。文章认为,莱芜区蹚出了一条模式新颖、覆盖面广、群众认可的新路子。现原文转发,敬请关注。



“莱芜方案”

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2019年10月11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济南市莱芜区作为全国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单位,本着“文明实践,党建引领”宗旨,着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上连党心、下连民心、共筑同心”的百姓之家,蹚出了一条模式新颖、覆盖面广、群众认可的新路子。


“六进家”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2019年9月28日,莱芜新时代宣讲团走进莱芜区凤城高中,团长闫卓一上台便向全场师生发出了“爱国三问”——1935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提出的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点燃了师生的爱国斗志。“‘爱国三问’,大家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典故,却都知道它们的答案。”那天的宣讲,闫卓还发起了“亲手做国旗,祖国装心中”活动,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可以触摸”的爱国体验。

在莱芜区,像闫卓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还有很多,大家立志要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群众身边。

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是一时一地一部门的活动,而是要调动起全社会的各种资源,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组织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其中,才能形成文明实践的强大合力。“思想进家,家家信”“道德进家,家家和”“文化进家,家家乐”“政策进家,家家暖”“法律进家,家家安”“科技进家,家家富”——莱芜区创新开展的“六进家”活动,动员起全区上下各方面的资源,从科教文卫战线到宣传文化系统,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基层党建到经济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触角无处不在。

资源整合的效果显著。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莱芜区各文明实践站有效有序开展值班值守、公众教育、便民服务等工作,组织开展了“疫情防控,志愿有我”、莱芜战“疫”等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截至3月底,全区广大志愿者累计捐献资金达523万元,捐献物资折合人民币78万元,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伍成为全区疫情防控的一支有生力量。


党建引领,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9月,由济南市文明办、济南广播电视台联合组织开展的“拉拉俺村新变化”济南乡村文明推进活动在口镇下水河村举办。下水河村一位90岁的老大娘发自肺腑地说:“俺现在的文化生活条件,原先想都不敢想!”

从负债150万元到村集体固定资产3700万元,下水河村在“闯将书记”郑传尧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75岁以上的老人全部搬进了村老年公寓,并按月享受“老年优待金”。作为乡村振兴总要求重要一环,下水河村“乡风文明”工作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引领下更是走在了全区前列。围绕群众需求,下水河村开办了省级规范化幼儿园,投资20万元建设了婚庆礼堂,制定了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十二条和婚事新办规定,投资80万元建设了文化长廊……早在2016年,下水河村就是山东省移风易俗现场推进会的观摩点之一,吸引全省120多个县区单位来此参观学习。

文明实践,党建引领。莱芜区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区委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分中心主任,各村(居)党组织书记担任实践站站长,三级架构明确,实现各级书记带头抓谋划。同时,为进一步压实党建责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莱芜区探索实施区委—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党(村民)小组—党员—群众“六级联动”工作机制,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与文明实践紧密结合并延伸到经济发展、基层治理各个领域。

“我们的目的就是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员志愿者带动身边群众广泛参与和支持文明实践,让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莱芜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宁说。


建档案、攒积分

文明实践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杨庄镇西李家庄村村委会办公室,有一个角落专门存放村民的《家庭档案》。“李书记,我来缴纳承包地欠款。”一位村民来到村办公室将手里的860元钱交给村党支部书记李红波。原来,这位村民的儿子要应征参加一次重要的安保任务,需要村里开具政审材料。如果不及时缴纳村级“三资清理”欠账,政审就很难通过,此事也会写进《家庭档案》。

杨庄镇鼓励各村开拓思路,将文明实践融入村级治理。西李家庄村率先在全镇探索建立《家庭档案》,记录每户村民基本信息。同时,详细制定了文明家庭的正确行为规范,包括“环卫一体化”“精神文明”等几大模块,并实行考核积分化,每户的积分与年底村集体分红挂钩。通过实行《家庭档案》积分管理,西李家庄村村容整洁了、邻里和谐了,家家争做“出彩人家”;全村顺利拆除违建15处,“三资清理”工作顺利完成……

莱芜区还探索实行了文明实践党员积分制度,制定《文明实践星级评定管理办法》,召开志愿服务培训会,各单位党员率先注册成为志愿者,切实有效地带动了群众参与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来。

苗山镇立足镇情实际,创新实施“一定二评三公开”工作法与网格化党员积分制管理,全力打造党员奖优罚劣、示范带动、动态管理新平台,在广大党员中营造“爱岗履责、比学赶超、争当表率”的良好氛围。“现在村里的每名党员在文明实践方面都有自己的任务,大家各尽其能,村里面貌是一天一个样!”苗山镇孟家峪村老党员尚念和感慨地说。


群众“看客”变“主角”

文明实践全民参与

“眼睛看左手的方向,缓慢转体……”在口镇古城村文明实践广场上,一群村民正在聚精会神学跳广场舞。“今天村里请来了专业老师,教得特别好。”古城村的“火烧西施”孙秀娟笑着说。

自2018年以来,莱芜区以“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百姓春晚文艺活动为总抓手,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生态链,打通文艺工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2019年春节期间,莱芜区举办活动400余场,有7000余名“百姓演员”参与其中,现场观看群众超过12.5万人,通过网络直播、手机媒体等辐射带动200余万人次观看。在这里,广大群众是文化活动主角,实现了深入农村兴文化、文明实践展形象的良好效应。

“这简直就是百姓家门口的‘星光大道’,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今年1月15日至16日,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在莱芜区举行,与会人员盛赞这里的“百姓春晚”。


莱芜区坚持“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原则,将活动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了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作用。

在羊里镇,党委政府把“大碗茶实践站”设在了羊里大集核心地段,为来往的群众提供免费茶水;在牛泉镇,文明实践大讲堂把农作物种植管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在凤城街道,东升社区充分利用楼梯空间建设传习朗读角……一系列常态化、本土化、特色化的项目将文明实践融入到了百姓生活中。

编辑:尹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