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雪野旅游区开发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雪野旅游区的关注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雪野旅游区开发建设的建议”议案,符合雪野旅游区未来发展实际和远景目标,可以说与雪野旅游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目标一致,不谋而合,对于下一步旅游区品牌塑造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促进雪野旅游区乃至莱芜经济社会发展意义深远。
一、强化规划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重新梳理完善规划,是解决当前雪野旅游区发展和保护关系的重要工作。管委会不等不靠、积极对接市、区相关部门,全力协调推进相关规划编制。目前,《雪野片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经过多轮修订和完善,已提报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在《莱芜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雪野街道“总详合一”国土空间规划》,正在报批,将为雪野旅游区项目招引建设提供法定依据;雪野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预案已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论证,并经省政府审核同意后上报国家林草局,目前正在审定。通过这些规划,特别是土地资源要素调整优化,为旅游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刚性约束,擘画了清晰蓝图。
二、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文旅融合
雪野旅游区充分利用山水资源优势,以打造“水陆空”立体化旅游度假产品体系为目标,大力招引新业态旅游度假项目。已建成3处3A级景区、2处高端露营地,以及国家级航空、帆船运动基地、省级休闲渔业公园等特色项目。同时,区域内水上休闲、陆上运动、空中体验等多元业态已实现常态化运营,并与周边4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及特色村落形成联动发展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三大方向开发特色文旅产品:一是雪野非遗体验产品。通过组织捕鱼节、非遗文化体验周等活动,并在餐饮、民宿业态中融入非遗元素,对雪野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进行活态化展示和传承。二是雪野生态文明体验产品。结合文昌文化园生态文化长廊和雪野湿地科普馆,开展生态文明宣传,不断提升雪野旅游的文化内涵。三是开展研学活动,充分利用雪野文化资源,推进航空研学、帆船体验、历史文化研学等活动,丰富度假产品。
2025年度正在冲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我们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创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召开了全区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成立了全区创建工作专班,编制了《雪野旅游度假区发展总体规划(2024-2035年)》,被列为全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点单位,并被省文旅厅成功推荐至国家文旅部,并成功进行了线上答辩,得到了文旅部专家的认可。根据创建标准,开通了度假区网站,完善了导示系统,提升了旅游配套设施,举办了几十项文旅节会活动,创建氛围日益浓厚,争取今年创建成功。
三、创新发展模式,做大低空经济
雪野旅游区依托航空产业园设施与旅游资源,已成为济南市低空经济主要聚集区。当前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包括低空空域未开放、基础设施不足、产业链不完善、政策服务缺失。
下一步,雪野旅游区将依据国家及省市规划推进产业发展。中央空管委已开展eVTOL运行试点,山东省、济南市也相继发布发展方案,济南和青岛已建成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待验收,为低空空域开放提供技术支持。
具体举措方面,将加快雪野通用机场扩建,配套建设水上机场、eVTOL起降场等,升级空管系统,构建三级飞行服务网络;成立产业发展平台公司,编制规划,打造“一核三区”空间布局,完善产业链;出台广覆盖的产业支持政策,开通“绿色通道”,加大应用场景采购,培育低空经济市场。
四、狠抓项目引建,激活发展动能
坚持将产业项目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以有效投资驱动区域经济稳健增长。近年来,雪野旅游区聚焦文化旅游、通用航空、总部经济、科创研发等主导产业,累计接洽招引项目80个,计划总投资超545亿元,接待华润集团、浪潮集团等知名企业考察洽谈70批次。重点推进绿地原农博园地块项目,目前投资合作方已完成多轮实地调研与深度磋商,即将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同时,持续强化项目服务保障,助力雪野通用机场14家驻场单位安全开展航空应急救援、飞行培训等业务,经营规模稳步提升。
五、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一)完善旅游交通服务。一是优化环湖旅游公交线路。将度假区各酒店、景区、露营地及高铁站全部纳入公共交通线路,构建“酒店+景区+交通”一体化交通服务网络,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旅游交通服务。二是道路提升工程。增加新能源车公共充电设施,协调和监督投放如共享单车、电瓶车等环保节能交通工具,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交通服务。三是同步完善智慧导览及智能停车系统,提升交通便利性。
(二)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一是构建游客服务体系。于雪野垂钓公园一楼沿街楼设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在度假区酒店、景区、露营地配置度假咨询台,配备“度假管家”与“度假助理”,提供全面度假咨询服务。二是优化标识系统。邀请专家编制方案,重点升级主干道、出入口及环湖节点处旅游导示牌、标识牌与导览图,规范设置中外文对照交通导览标识,危险地段安装醒目的中外文警示标识,保障游客安全与识别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