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济南市莱芜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的议题解读
11371202K21349004N/2023-6478958
区政府办公室
2023-07-13

关于《济南市莱芜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的议题解读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十九届区政府第二十一次常务会议“济南市莱芜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的议题解读如下:

一、议题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部署,根据《关于启动莱芜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请示的复函》(济自然规划函[2020]986号)的工作要求,在莱芜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下,编制完成《莱芜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成果内容(以下简称“规划”)。

二、主要内容

《规划》包括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工作开展情况。成立莱芜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委托市规划院、同济大学、上海远博志城产业中心联合形成编制团队开展规划编制工作,赴各功能区、部门和镇街调研,召开座谈会65次,收集各类数据21300余条,充分摸清各层级、各方面现状情况和发展设想。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召开115次专题对接会,并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进行7次专题汇报。目前,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专题审议了《规划》阶段成果,已完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和周边区征求意见等程序。

第二部分,统筹划定“三区三线”。按照自然资源部和省、市“三区三线”划定要求,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开展了“三线”划定工作,2022年2月7日向区委区政府进行了“三线”划定专题汇报,成果于2022年10月14日通过自然资源部质检并正式启用。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13.33平方千米,生态保护红线325.59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167.14平方千米。

第三部分,规划主要内容。(一)城市性质。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省会城市副中心、山水文化魅力宜居城市。(二)功能定位。一是争做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的排头兵。二是打造省会城市辐射鲁中南的中枢地。三是建设济南融通世界的创智会客厅。四是营造齐风鲁韵为底蕴的山水公园城。(三)目标愿景。2025年,省会城市副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初步建成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2035年,基本建成省会城市副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幅跃升,建成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全面塑成。2050年,全面建成省会城市副中心,成为综合实力强、发展方式新、城市品质优、人民群众富、生态环境美、治理水平高的现代化城区。(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1.省会城市副中心战略。打造“工业强市”主战场、省会创智会客厅、辐射带动鲁中南发展的中枢地。2.动能转换战略。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先进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壮大培育现代农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四大特色产业。3.全域高效能战略。制定“城田湖山丘”差异化保护与开发策略,提升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推动土地等各类资源集约高效利用。4.城乡高品质战略。推动城乡结构优化与品质提升,培育多级中心体系,建设公园城市,推动城区公共服务向周边乡村地区的延伸共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五)人口规模。规划至2035年,莱芜区常住人口为12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7%以上。(六)空间格局:1.全域总体格局。统筹全域生态、农业、城镇空间,构建“山水共生,多彩田园,主副辉映,智汇嬴城”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2.农业空间布局。以莱芜农高区为核心,形成西部优势农业集聚区、北部生态农业发展区、东北部现代高效农业种植区、南部果蔬产业发展区4个农业重点发展区。3.生态空间布局。强化大汶河和瀛汶河生态廊道保护,筑牢北部香山-马鞍山和南部莲花山生态屏障,维育雪野湖、大冶水库、公庄水库、孝义水库和大汶河公园五个生态核心,形成马鞍山等五个山地生态片区和西部平原生态片区。4.城镇空间格局。到2035年,构建“一主一副、两团多点”的城镇发展新格局。“一主”是中心城区,主力承载省会城市副中心的科创、枢纽、智造产业职能。“一副”为雪野副城,主力承载省会城市副中心的科创、交流职能。“两团”为羊里和高庄街道,作为中心城区周边功能性支撑组团,近期做好与主城区功能、产业的联动,远景融入中心城区发展。“多点”为外围7个镇,坚持产业立镇,聚要素提人气,营造“山水园林”镇村风貌。5.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强化文旅融合,突出雪野文旅核心地位,打造大汶河、齐长城、瀛汶河三条文化体验带;划分郊野山区、田园休闲、城市中心、平原都市、滨水活力、湖畔文旅等风貌分区,明确风貌指引要求。6.基础支撑。规划新增滨莱高铁等3条铁路线、3处铁路枢纽、1条济南至莱芜轨道快线,规划2条高速公路、5条国省道改线;规划“六横七纵”一级主干路体系,建设货运外环;强化供水保障能力,完善排水设施空间布局;构建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建立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区域电网;构建高标准、平急结合的城市韧性体系。7.中心城区结构。构建“两带两心六轴四区”的空间结构。“两带”为大汶河蓝色功能带突出水生态安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和景观塑造;龙马河绿色功能带突出区域性生态隔离和郊野游憩功能。“两心”为老城中心以行政办公、公共服务功能为主;高新区中心以科创商务、高端服务业功能为主,建设省会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六轴”为沿鲁中大街、龙潭大街、鲁矿大道、莱城大道、长勺路、凤凰路形成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轴。“四区”为凤城街道为主体的公园慢活区;以鹏泉街道为主体的滨水科技区;以莱芜北站和高教园区为主体的生态创智区;以口镇街道为主体的重工产业区。6.中心城区蓝绿空间结构。构建“一廊、三环、一网、多园”的蓝绿空间结构。“一廊”为龙马河生态廊道。“三环”为东部山区—大汶河—西部田园生态外环,中心城区青草河—西关沟—雅鹿山公园—胜利公园—莲河—莲河公园一级城市绿环,孝义河—汶河大道—嘶马河—玉皇山公园二级城市绿环。沿龙潭大街、鲁中大街等主干路串联多级公园体系形成绿化网络。

三、下一步措施

按照2022年10月18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通知》(自然资发[2022]186号)关于加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的要求,建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将《规划》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审查,并同步履行区人大常委会审议。下一步,按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审查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后,履行上报程序。

四、需要会议研究决策的事项

提请会议审查《规划》成果,并同意提报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和市级审查。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区政府办公室

411

信息发布总数

117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