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简体版 繁体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结果 > 内容详情

济南市莱芜区医疗保障局对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4014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7-01

代表提案者

尚庆明

会议届次

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

建议提案标题

关于深入推广“长护险” 普惠更多失能人员的建议

建议提案编号

20240146

承办单位

区医疗保障局

办理方式

承办

答复时间

2024-06-27

办理类型

A

答复内容

尚庆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推广‘长护险’  普惠更多失能人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莱芜区长护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区医保局高质量优化长期护理服务。一是坚持高位推动,长护险扩面提质列入2023年莱芜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区定点长护机构达到24家,实现镇域全覆盖,长期护理事业快速发展。二是积极推动长护服务下沉。不断优化申请、复审、复评服务流程,完善长期护理54 项服务项目,推进“一人一方案”服务机制。针对农村等服务力量较为薄弱的地区,打造集中照护模式,要求各长护机构“就地招聘、就地服务”,为参保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质量。三是提升长期护理服务能力。落实护理员网格化管理专项提升行动,举办全区长护政策及业务专题培训班,强化对定点长护机构的监督管理,积极引导长护机构不断提升软硬件水平。2023年全区共有3500余人享受到长期护理服务,大大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的照护和经济负担。

二、解决农村地区长护工作难点的主要做法

(一)政府主导,推动定点服务机构与现有闲置资源联合,为“集中照护”提供服务场地。将集中照护场所作为居家护理失能人员的“家”,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定点服务机构规范服务行为,支持定点服务机构联合幸福院开展“集中照护”服务模式,为机构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二)机构参与,组织动员农村地区留守妇女,为“集中照护”提供人员力量。定点服务机构联合当地党委、政府将本地留守妇女组织起来,作为护理服务员进行培训,为失能人员提供照护服务。就地招聘护理员,就近提供护理服务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力成本、组织成本和监督成本,受到了失能人员、服务机构、护理人员共同的认可。

(三)资源整合,实现民政、残联等护理待遇融合,为“集中照护”拓展资金来源。部分失能人员是老年人或残疾人,这些人员享受着多部门的待遇。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人员如同时享受民政或残联护理补贴的,建议家属用民政、残联的护理补贴费支付长护险个人自付费用,不再需要家庭额外支付费用,既实现多部门的待遇资源整合,也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集中照护”服务模式取得的成效

区医保局联合济南市长期护理事业发展促进会、山东宜众护理院,多次到羊里街道辛兴村与街道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座谈讨论。最后达成共识,由山东宜众莱芜护理院利用羊里街道辛兴村卫生院闲置房屋50间,开展“集中照护”服务。

山东宜众护理院对卫生院进行改造,并在当地招聘了5名护理员,护理院派驻相应的医护人员,组成照护服务团队,为失能人员进行医疗及照护服务。目前,该机构收治周边村庄失能老人50余人,受到周边居民的一致欢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失能人员得到有效照护。随着“集中照护服务”服务的深入开展,定点服务机构根据失能人员的需求和疾病情况,为失能人员制定“一人一方案”,失能人员得到有效护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生存状态得到了很大改观。二是拉动人员就业,充实护理资源。集中照护服务给留守妇女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这部分人员成为护理员后,每月可以领取2000-3000元的工资,她们通过学习、实践,不仅学会了剪发、测血压和测血糖等技能,还提高了其家庭收入和社会地位。三是带动周边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以集中照护服务为抓手,缓解了失能人员家庭照护和经济负担。同时定点服务机构在当地开展集中照护服务,探索帮助农村老人解决困难的其他途径,如购买当地蔬菜、水果、面粉等食品,作为为失能人员做饭的食材,为乡村振兴助力。

长期护理保险“集中照护”模式立足农村长期护理保险实际需求,逐步构建“失能人员不离乡土、政府照护资源集中整合、照护服务机构良性运行”的集中照护服务体系,在保障定点长护机构正常运转、良性循环,实现长久发展的同时,实现了长护险服务在农村地区低成本可及。下一步,区医保局将在全区深入推广长期护理保险“集中照护”模式,不断提高供给服务,使之普惠更多家庭,切实解决失能群众急难所需。

感谢您对莱芜区医疗保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济南市莱芜区医疗保障局

2024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