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融媒讯 3月28日上午,由区委宣传部主办、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参加的莱芜区“攻坚突破抓项目 拼搏奋进谋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邀请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文煜回答记者提问。
济南日报记者:莱芜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请问,我们在保护利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张文煜:莱芜区革命文物现状。全区革命文物资源丰富,分布较为集中,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在全市中占比超过一半。截至2022年底,全区共36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被山东省文旅厅公布为山东省第一、第二批革命文物,35处被济南市文旅局公布为济南市第一批革命文物;莱芜区博物馆10件/套、莱芜战役纪念馆60件/套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革命文物。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在坚持摸清家底、守好家底的基础上,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与红色文化传承相结合、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推动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相结合,成立了莱芜区文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莱芜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财政部门每年列支30万元作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经费,2021年、2022年莱芜区共申请市级以上革命文物修缮资金700余万元,为全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政策及资金支持。
莱芜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情况。坚持保护优先,抢救修复。完成了鹁鸽楼村老党员故居群落旧址、文成书局旧址、吴伯箫故居、李增援故居以及莱北抗战廖容标指挥所等一批革命文物旧址的修缮工程;完成中共新甫县委旧址、酉坡泰山军分区医院战地旧址的抢险加固工程;申请八路军四支队驻莱办事处等五处革命文物修缮项目专项资金,目前正在编制文物保护方案。
坚持内涵引领,科学利用。2019年,莱芜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列入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重点工程建设计划;2020年,入选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2年莱芜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制定了《济南市莱芜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规划》,提出了“打造国家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样板区”的目标。
坚持文旅融合,多元发展。致力在对革命文物进行保护的同时,以红色内涵丰富旅游内涵,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形成“文物保护利用+红色文旅+乡村振兴”等多元发展大格局,形成红绿交织、融合一体发展模式,促进区域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推动全域旅游健康发展。
下一步工作重点。围绕规划,引领发展。研究制定以革命遗址为主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管理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属地管理,明确工作目标,争取2至3年,使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管理利用工作有一个质的飞跃,不断擦亮莱芜区红色文化旅游名片。
围绕市场、推动开发。我区红色资源丰富,要改变目前单纯依靠财政投入的现状,出台政策,完善、拓宽投融资平台,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采取“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使红色资源的保护和红色旅游的开发走上商业化运营的轨道。
围绕创新、满足需求。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突出文旅融合发展,提质特色产业,赋能红色旅游振兴发展。实施“革命文物+”战略,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与旅游相融,加快要素集结,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用起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有序开发革命文物IP,支持市场主体加强内容、模式和业态创新,增强素材再造、衍生创新和多元供给能力,让更多红色元素可触摸、能感知,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