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字号:
大 中 小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文旅局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文旅项目建设,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全方位推动文旅事业和文旅产业繁荣发展。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精心谋划、周密实施,文旅惠民活动丰富多彩
一是抓短板、夯基础。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成立区文化馆艺术中心,组建凤之韵机关合唱团、少儿合唱团等16支不同专业的群众队伍,突破无专业队伍瓶颈。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新建泉城书房1处,8个文化站被定级为山东省一级文化站,7个文化站被定级为山东省二级文化站。二是抓惠民、强服务。今年以来,区级文博场馆组织各类公益活动800余场,受益群众26万余人次。区文化馆开展戏曲、形体、书法、声乐等公益培训活动260余场次,累计培训人员1.2万人次。推荐两支队伍参加省、市广场舞大赛,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一等奖”,区文化馆荣获优秀组织奖。推荐选送莱芜梆子《血乳》参加2024年济南市群众性优秀小戏小剧作品展演,荣获“一等奖”,区文化馆荣获优秀组织奖。推荐凤之韵合唱团参加“歌唱祖国”2024年山东省合唱大赛,获得新创合唱作品前十。区图书馆新增图书6000余册、接待读者26万余人次、借还图书28万册次,助力“书香济南”建设。区美术馆分别开展当代中青年国画名家邀请展、书画展、儿童展、拓片展等展览活动10场,共展出作品1700余件。开展“暖冬关爱志愿同行”写春联送福字、书画进校园活动5次。区博物馆免费开放文物陈列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展馆、陶瓷文化展厅,先后接待游客400余场次4万余人,组织举办“镌拓传今”拓片图像展、“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图片展、“砚墨留香”研学等活动20余场次。区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研学活动获得全市博物馆优秀社会教育活动案例;1人获得“红动泉城·强国复兴有我”全市第六届红色故事讲解大赛被评为优秀讲解员;1人获得全市“传承历史文化 讲好济南故事讲解员大赛”专业组一等奖;1人获得全区“传承红色基因 强国复兴有我”红色故事讲解大赛荣获第一名。三是抓精品、树形象。积极开展的冬春文化惠民季活动,广场灯会、无人机表演等五大活动吸引线上线下观看人数50余万人次。举办“舞动莱芜”广场舞大赛,44支队伍、900余名选手参赛,选出的优胜队伍在市级展演中获一等奖。举办莱芜区庆“七一”文艺汇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展演等活动,用优质的文艺作品向党和祖国献礼。与区教体局、各街道(镇)联合开展“村BA+四季村晚”活动,累计开展“四季村晚”活动400余场。举办“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861场,实现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应急广播体系持续完善,今年累计发布各类信息6400余条,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莱芜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获评2023 年度山东省公共视频智能应用创新应用案例。
(二)立足保护、注重传承,文化遗产价值彰显作为
文物工作:一是抓管理、强保护。健全机制、摸清底数,扎实开展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截至目前普查点位347处。组织实施汶阳遗址技防工程,在核心区域设置6个监控点,18处摄像头,安排专人实时监控。推进嬴城遗址安防工程建设,拨付1万元区级保护资金,用于安防工程运维工作。配备文物公益性巡护岗位121人全部到岗到位,夯实文物安全工作基础。二是抓服务、提效率。扎实推进国用用地项目考古前置调查工作,今年以来共上报雅鹿山中学项目地等19个项目地块的考古调查申请和雍和园社区中心片区区域城中村改造项目古代遗迹区等2个项目的考古勘探申请,目前,市文旅局共出具15个项目地块的供地意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考古前置工作,体现考古前置“莱芜速度”。三是抓载体、强创建。全力迎接了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验收。大王庄镇独路村、寨里镇太平街村进入第四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公示名单。加快革命文物修缮工程,组织开展八路军四支队驻莱办事处旧址二期、酉坡泰安军分区医院旧址等5处修缮工程建设。组织实施中共兖州战役指挥所旧址、山东纵队四支队东凤阳村联络点等3个修缮工程四方验收。组织开展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等活动,涵养红色气质。
非遗方面:一是抓宣推、树品牌。积极参加“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莱芜文旅”快手号视频播放量位列全国前十,受到文旅部非遗司的通报表扬。陈楼糖瓜项目获评“首批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组织非遗项目参加“莱芜YOU选” 好品市集、2024年济南∙莱芜非遗游园会等主题活动,以节会扩影响、引客流、促消费。引导15家非遗项目参加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莱芜锡雕参加“新加坡-山东周”系列宣传推介活动,有力提升了莱芜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抓传承、强管理。组织开展第六批区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评审工作,有7个非遗项目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36个项目、24位代表性传承人被列入区级项目名录。三是抓研学、促融合。积极协调6位传承人与学校签订2025年“非遗进校园”教学协议。今年以来,12位非遗传承人在职业技术学院、老年大学等10余所学校开展进校园活动388次,937课时;开展研学活动140次,2.3万人次参与,让青少年充分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三)高位推进、争先创优,旅游产品质量持续提升
一是抓创建、促提升。推进雪野旅游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文旅厅已列为创建培育单位推荐至文旅部。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开展旅游达标创建工作要求,推荐雪野街道参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协调莱芜宾馆、龙园宾馆通过省厅四星级酒店复核,推荐鹁鸽楼村、田家庄村申报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推荐雪野街道参评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验收,高庄梨花节、雪野长城赏花节获评乡村好时节优秀案例。“天上的街市”入选山东省“最美乡村文化空间”,雪野旅游集散中心经验做法获评全省旅游公共服务优秀案例。二是抓普查、重质效。按照省厅、市局部署要求,组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对照《山东省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实地到各街道(镇)开展普查调查,经市文旅局认定的旅游资源单体1606项,全部录入山东省旅游资源信息管理平台,莱芜区普查工作被市局评审为优秀等次。三是抓整改、强品质。开展A级景区大整改大提升行动,推动莱芜战役纪念馆和房干生态景区整改,莱芜战役纪念馆主展馆已经对外开放,房干生态景区已实现租赁托管运营。及时协调解决景区发展过程中的困难问题,推动景区提质焕新和旅游厕所服务升级,全力推进全区A级景区管理工作质效提升。2024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323.85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03亿元,同比增长15%。
(四)多方发力、深挖潜能,文旅产业活力进一步激发
一是抓规上、保纳统。培育济南报业鲁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济南市莱芜融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济南莱芜皇龙冠旅游开发有限公司3家规上文化娱乐业企业,1-11月实现营业收入1869万元,整体呈现向好发展态势。协调齐长城(锦阳关段)保护利用项目、铁塔能源公司莱芜雪野湖景区共享电单车项目等7个文旅项目纳入建安投资统计,截至11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19亿元。二是抓让利、促消费。坚持惠民、利民、便民原则,延伸文旅消费链条,支持景区、旅行社、影院、书店等文旅企业,通过发放观影优惠券、投放景区折扣票、满减打折等方式让利于民,分3期共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20万元,让市民游客“真金白银”得实惠,全面激发文旅市场活力。三是抓项目、促发展。齐长城(锦阳关段)保护利用项目投入建设1.24亿元,齐长城博物馆完成主体建设,运粮河道提升项目已全部完成,娘娘庙古村落改造提升、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天上的街市乡村旅游度假区项目建成民宿、露营地、亲子乐园等20多种业态,项目自7月19日开业以来,累计接待2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70万元。马鞍山清宁康养森林特色小镇改造提升旅游道路26公里,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生态餐厅初具规模,建设打造特色民宿50套,目前已完成投资9000万元。截至11月底,雪野山居项目、易物文创产业园等5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28亿元。邀请投资商积极谋划雪野冰雪产业项目,目前正编制可研报告、协调办理规划许可和林地使用手续。
(五)深入策划、创新表达,宣传营销力度持续加大
一是抓创新、树品牌。实施2024“莱芜优品”品牌培育工程,评定45个地方特色旅游商品,打响莱芜特色文旅产品品牌。组团赴福州、南京开展旅游营销推广活动,对全区文旅资源、精品旅游线路、特色美食等进行详细推介。赴新加坡参加“孔子家乡 好客山东”文化和旅游推介会,重点对雪野旅游度假区地理位置优势、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推介,现场与新加坡全国旅行社协会联合签署《旅游战略合作备忘录》,积极打造文旅交流融合发展新名片。二是抓突破、强特色。举办“玩转五一 畅游莱芜”新闻发布会,策划推出51项主题系列产品,丰富假日旅游供给。策划发布《住在莱芜 舒适惬意》等创意视频10余条,邀请济南市网络名人巡访团文旅分团走进莱芜景区景点开展摄影采风活动,发起“雨后莱芜山湖朦胧如仙境”等微博话题,话题阅读量24小时突破1000万。三是抓平台、强宣推。持续加强局属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设运维,围绕季节热度做好策划发布,分别在《山东通讯》《济南政务信息(专报)》等刊物及各级主流媒体累计报道莱芜区文旅工作经验做法900余次。“莱芜文旅”新媒体矩阵今年发布信息5600余条,阅读量突破3000万次,莱芜区连续34个月位列全市各区县政务新媒体传播力“双第一”,一篇作品入选2024“好客山东”文旅新媒体优秀作品。
(六)守好秩序、筑牢底线,进一步强化文旅市场监管
一是抓监管、防风险。抓好文旅行业单位日常监管,及时督导旅行社做好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补缴,目前已经补缴295万元,其中采用保证金保险形式缴纳的旅行社有14家。深入开展文旅行业扫黑除恶和防范处置“非法集资”专项工作,加大问题线索摸排力度,确保规范合法经营。完成新申请设立旅行社的现场勘查,办结文旅投诉事项80余件,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6000余元。二是抓安全、守底线。牵头发挥文旅行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作用,先后印发《开展审计式监督检查服务“解剖式”现场检查通知》等文件,开展安全生产“解剖式”现场检查行业单位19家,发现问题隐患288个,全部整改到位。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行动,目前检查行业单位10个,发现问题隐患26个,已整改完成22个,剩余问题整改中。同时,组织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A级旅游景区餐饮场所燃气安全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文旅行业安全有序经营。三是抓管理、促规范。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及各类文旅市场专项整治,开展线下执法检查950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900人次,开展网络巡查36家次,现场监管营业性演出活动10次,约谈文化旅游经营单位负责人14次,办结行政处罚案件2件。截至目前,全区文旅市场秩序规范有序,未发生安全事故,未出现重大文旅投诉事件。
二、2025年工作计划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自身优势和省市区重点工作部署,以“聚人气、促消费、抓项目、提服务、树品牌”为工作重心,齐心协力提质效,聚力攻坚抓项目,多点发力促融合,抓好“五个聚焦”,推动2025年全区文化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公共服务,打造惠民工程
一是持续做好场馆免费开放服务。区文化馆做好第六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组织举办百姓艺术课堂等服务内容,延长开放时间,做好错时开放公益培训工作。区图书馆修订业务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及智能智慧化设备,继续开展全民阅读推广项目,开展好书推荐等活动,组织举办吴伯箫文化学术研讨交流、主题文献荐读活动。区美术馆利用重大节庆、传统节日开展书画作品展览8次,开展送春联、福字等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5次,持续推进公益性书画培训、公益讲座等服务活动,持续完善书画藏品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藏品质量。区博物馆常态化开放“馆藏文物陈列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主题展馆及“镌拓传今—拓片图像展”。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全面提升游客参观体验。二是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策划举办第二届文旅康养节。结合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组织开展四季村晚、小戏小剧展演、冬春文化惠民季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扎实开展 “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实现全区行政村(社区)全覆盖;筹备开展好2024-2025莱芜区冬春文化惠民季系列活动。三是加强群众文艺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各文化馆艺术中心开展各类公益艺术培训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业余剧团队伍的挖掘和培养,做好基层文艺骨干创作培训工作。加大群众文艺创作力度,打造黄河文化等主题的艺术作品,促进文化资源育民惠民。
(二)聚焦文化“两创”,做好经济赋能
一是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打造利用好“省级革命文物示范区”品牌,做好红色文化特色村申报工作,深入推进红色文化建设。扎实开展齐长城沿线修缮工作,深入挖掘文化故事、文献作品,推进齐长城文化带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四有”工作,完善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开展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积极争取文物修缮专项资金,做好文保单位保护修缮工程;持续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前置工作。二是促进非遗传承发展。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促进莱芜区特色非遗项目提档升级。加强基层非遗保护专业队伍建设,利用好非遗保护协会,建设一支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的基层非遗保护专兼职队伍。三是放大社会功能。以“非遗游园会”等节会为契机,打造非遗品牌。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300场,组织非遗研学活动200场,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国内外博览会等,拓展对外宣传空间。继续组织非遗项目进社区、进学校,凸显非遗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
(三)聚焦创建达标,促进服务提升
一是持续开展旅游达标创建。积极配合做好雪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开展A级旅游景区年度复核和旅游厕所管理服务提升,确保高庄街道获评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争创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争创2个乡村好时节典型案例,全力协调推动维笙雪野大酒店、雪野湖国际会议中心等创建五星级酒店。对照山东省文旅强县评价指标,紧盯在国家级生态旅游区、省级文化样板镇、省级文化样板村、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方面短板弱项,全力做好争创准备工作。二是谋划实施景区焕新行动。推动业态产品焕新,营造消费新场景,支持房干、莲花山、省工委旧址、709文化产业园等具备条件的景区积极拓展空间利用,拓展更多慢休闲、烟火气、夜经济等新型消费场景。加速环境设施焕新,完善游客服务设施,推进停车场、适老设施、游客中心等设施改造提升,常态化开展旅游厕所暗访检查,组织各景区景点管理人员赴省内外精准交流,推动旅游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三是加强文旅品牌宣传营销。继续发挥好莱芜文旅新媒体功能,做好文旅形象宣传推广,策划旅游精品线路,指导各街道(镇)办好各类旅游主题活动。编印莱芜旅游手绘地图及系列宣传品,参加旅游交易会,组团赴省内周边地市和国内重点旅游城市进行宣传推介。探索与智能讲解服务供应商合作,指导景区不断完善智慧旅游自助讲解功能,为游客提供多元讲解服务,提升莱芜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聚焦项目深化,打造文旅高地
一是加快文旅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齐长城(锦阳关段)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力争累计完成投资2.7亿元,项目基本竣工。持续推进马鞍山清宁康养森林小镇建设,高标准打造以文化旅游和森林康养为主的休闲度假基地。跟进易物文创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集餐饮、休闲、娱乐、电商、文创于一体的休闲消费场所,积极争取按照省级标准争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积极谋划协调推进兵圣军事文化产业园、梦幻冰雪、潜水旅游项目建设,推动形成业态丰富、全业融合的文旅消费新亮点,高标准打造文旅新地标。二是招大引强推进项目发展。充分挖掘高庄街道、牛泉镇的文旅资源优势,加强与山东文旅景区投资集团、山乡集团对接协作,全力协调做好以莲花山和省工委旧址为合作突破口的服务保障工作。推动将莲花山片区打造成为集绿色生态、民宿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将省工委旧址片区打造成为集红色教育、人文研学、农旅融合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区,引领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三是做好纳统入库工作。紧盯纳统标准要求,落实好扶持奖励政策,抓好规上文化娱乐业纳统储备培育,重点将山乡集团(嬴旭)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玄鸟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作为纳统培育对象,助力推动文旅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聚焦筑牢底线,规范有序发展
一是抓好安全生产。牵头发挥文旅安全专委会作用,按规定召开工作例会,开展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专项整治、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审计式监督检查、泉城安全APP推广应用等工作。二是严格行政执法。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和各类文旅市场专项整治,全力净化文旅市场秩序。三是做好日常监管。指导督促旅行社做好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补缴,积极做好旅行社、景区、娱乐场所等文旅行业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文旅市场秩序。
济南市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doc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