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莱芜区教育和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字号:
大 中 小



济南市莱芜区教育和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一、济南市莱芜区教育和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和市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抓手,守正固本抓教学,凝心聚力提质量,不断提升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水平,全力推动全区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新莱芜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抓好党建统领,党风廉政建设走深走实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组织教体系统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集中学习研讨、组织思政课教师培训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教体系统基层党组织书记讲纪律党课160次,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30次。全年共召开党组会28次,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12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按照有关要求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班子成员理论素养进一步提升。
二是强化“一岗双责”,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职责,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同步研究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把廉洁从政情况作为评先树优和提拔重用的重要内容和考核依据,严格责任追究,拧紧责任链条,形成整体合力。2024年,积极配合区纪委以及派驻组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共处理29人,其中开除党籍1人,开除公职1人,形成有力震慑。配合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对汶源学校、高庄中心中学、实验中学进行驻点监督,发现问题43个,督促指导学校按期完成整改。
三是强化品牌创建,提升党建影响力。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做好省市中小学校党建品牌示范校、培育校推荐工作,组织区级“一校一品”示范校评选。继去年成功打造8个市级党建示范点之后,今年又积极评选10个区级“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全区教体系统现共有全省中小学“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2所,市教育系统示范校6所。全年组织两期党建工作业务专题培训,共170名党务工作者参与;组织20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参加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四是强化宗旨意识,锤炼过硬作风。按照各级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要求,先后从中小学教辅排查整治、校园周边安全综合治理、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校外培训监管、社会事务进校园加重教师负担等五个方面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共排查发现问题408个,已全部完成销号。2024年,全局共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85件,满意率为100%,共受理省市信访平台信访件47件,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均为100%。截至目前共答复12345热线10459条,工单总数比去年同期减少19.7%,群众对教育和体育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落实根本任务,各类教育实现协调发展
一是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完善区域教研机制,成立莱芜区学前教育教研基地,常态化开展教研活动和教改工作。优化调整全区幼儿园布局,扎实推进幼儿园镇村一体化管理,全面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今年18所幼儿园通过省级一类幼儿园验收。目前,全区优质园占比达到75%,普惠性幼儿园231所,普惠覆盖率达到96.02%。
二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水平。调整优化教育布局,撤并6所小规模乡村学校,把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调整为小学。深入实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0·30”行动方略,依托6所城内优质学校,打造6个学段打通、师资流通、治理融通的片区。通过一系列措施,全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中考对比2023年莱芜区占比济南主城区,600分以上人数增长1.6%。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要求,开展全覆盖督导3次,组织4次专题培训,相关工作均稳步推进。
三是促进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大对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的宣传力度,今年我区有111人通过高校专项计划审核,有301人通过地方专项计划审核。凤城高中成立徐悲鸿美育中心,学校美育、艺术教学得到有效加强。高考成绩持续提升,区属两所高中一段线上线611人,超生源401人。职业中专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化专业建设项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物联网技术应用两个新专业顺利招生,挂牌成立“莱芜区工匠学院”,支持地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职教高考本科9人上线,专科过线率92.7%。
四是提升教育整体质量。深入落实“双减”,五育并举成效显著。胜利小学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陈毅中学获山东省近视防控示范校,12所学校的社团获得济南市高水平学生艺术团称号。汪洋学校、大王庄中学被评为山东省第五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19名学生被评为“泉城新时代好少年”,626人被评为济南市优秀学生,279人被评为济南市优秀学生干部,138个班被评为济南市优秀班集体。莱芜第二实验小学花样跳绳队在亚洲跳绳锦标赛上获得6金、6银、4铜。汶源学校冯梓瑞、莱芜职中专李杉杉、莱芜一中孙彦祖代表山东省获得全国禁毒知识大赛总冠军。
(三)树牢为民宗旨,综合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一是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17.8亿元。雅鹿山中学顺利开工建设,莱芜二中整体搬迁。完成5所幼儿园建设项目,新增学位600个。完成42个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投入200万元完成5处学校150个标准化考场改造,在全市率先启用中考体育智能化考试基地。世纪城小学、滨河小学游泳馆投入使用。
二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教研管理,深入开展“校校行”教学研讨,累计听课1121节,组织教研活动348次,召开反馈会212次,撰写学科总结报告75万字,我区17项课题被立为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顺利迎接教育部督导组对我区教育经费监管工作专项督导。完成原莱芜二中、莱新中学校区有偿转让,启动莱芜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培训食堂财务人员600人次。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市场,全年实施行政执法检查356次,关停取缔无证机构42家。培训监管资金总额达到2600万元,群众退费投诉较2023年同期降低86.2%。“莱芜区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系统被市教育局推荐到槐荫、章丘、高新、天桥四区县试点推进。调整学校食堂经营模式,37家学校食堂改为自主经营,校外配餐单位增加至4家。落实资助资金497.05万元,惠及学生7993人次,为1819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652.99万元。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持续加强年轻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在全系统选拔10名90后年轻干部,调整147名干部,干部队伍活力显著增强,教育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公开招聘教师93人,落实省属公费师范生36人,引进人才32人,全区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启动“新质慧师”工作坊建设,现有工作坊225个,参与教师5107人。
四是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积极提供优质健身环境和设施,今年共更新、更换全民健身设施1566件,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00场,社区运动会50场,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300人。成功承办山东省排球锦标赛(女子乙组),承办市级赛事9次。成功向市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17名,张珑钰入选全省短道速滑项目集训队;苏小雨荣获亚洲赛艇锦标赛女子四人单桨第一名;沈俊屹荣获2024年中国轮滑(速度轮滑)公开赛(山东聊城站)少儿男子组500米争先赛第一名。体育彩票销量达1.7亿元,渠道增至24家。完成国民体质监测1620人。
五是维护安全稳定局面。认真落实各项校园安防措施,持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全区校园保持安全稳定。全年组织15次大型考试,服务考生10万人次,均安全平稳有序。牢牢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为全区教体事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全面加强依法治教,严格落实保密规定,全区教体系统未出现泄密事件。
二、济南市莱芜区教育和体育局2025年工作计划
一是扎实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依托莱芜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构建全区思政教育大中小一体化新格局。持续深化“双贯通”思政课改革,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打造一批思政课品牌。
二是加快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认真落实《济南市莱芜区建设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施方案》,加强科学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促进科学教育社会资源整合。自2025年起,每年举办一场全区中小学生科技节,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基本建成并完善相关工作体系,促进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明显提升。
三是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按照“城区扩容、乡镇集聚、片区优化”的思路,及时调整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打好基础。全力推进雅鹿山中学建设,进一步优化区域内高中学校布局。
四是深入推进“10·30行动方略”。根据“10·30行动方略”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城乡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共同体基地校的优质资源优势,加大捆绑式评价,促进共同体各学校共同进步。继续加强“新质慧师”工作坊建设,持续构建“新质慧学”“新质慧管”工作坊,推动教、学、管一体化发展。
五是全面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推动区、镇街、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更加完善。积极承办国家、省、市级赛事活动及培训,做好赛事协调和组织工作。鼓励和支持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完善特色群众体育赛事,打造精品体育赛事,激发全民健身活力。探索多种形式举办莱芜区青少年竞技体育比赛,提高运动员比赛经验和竞技水平。
六是切实维护安全稳定局面。认真落实“1530”安全教育制度,常态化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完善家、校、生“三位一体”安全教育体系。扎实做好防溺水、防交通事故等各项安全工作,加强校车安全监管,持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提高校园“三防”水平,抓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2025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开创莱芜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新篇章!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