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项”为莱】厚植齐鲁情 沃野绘新卷
发布日期:2025-07-20 09:43 信息来源:新莱芜
信息来源:莱芜区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初心如炬映山红,青山逐梦换新颜。”7月12日,二次升级后的709文化产业园开园,在莱芜的山川沃野间,一股深沉而炽热的情感力量正驱动着乡村的华丽蝶变。

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正以“烽火岁月的革命信念之情”、“备战备荒的奋斗报国之情”、“桑梓筑梦的归乡创业之情”为经纬,生动诠释着乡愁与信念交织的“齐鲁情”,谱写出一曲激昂澎湃的乡村振兴交响曲。

烽火铸魂:革命信念之情,照亮共富征途

“青山埋忠骨,红脉贯古今。”在莱芜南部山区的层峦叠嶂间,历史的烽烟化作不灭的精神火炬。

鹁鸽楼村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前,杨得志将军题写的“红旗飘万代”碑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云台山和尚洞旁,1932年莱芜县委诞生的星火记忆,被21岁的刘仲莹镌刻进山岩。这些红色地标不再是静默的碑刻,而是跃动的基因,已超越静态的纪念,化为驱动发展的精神引擎。

“红脉传承兴热土,山乡焕彩富路宽。”塔子村深谙此道。

这里曾隐匿着代号“709”的山东人民印刷厂,肩负着三线建设时期战备印刷的重任。

如今,斑驳的厂房并未沉寂。当地投入巨资修旧如旧,将机修车间变身游客服务中心,让胶装车间化身“709小礼堂”和沉浸式剧场。游客在此领取仿制“工作证”,穿上“军便服”,在《代号709》沉浸剧中体验《半斤粮票》的动人故事,或在复刻的供销社用“粮票”换取充满年代感的商品。钢架上的活字模块、水磨石地面,与精心编排的“劳动竞赛动员会”“露天电影”情景互动交织,让激情岁月触手可及。

红色,是革命信仰的底色,更是共富路上的明灯。

塔子村创造性地对红色资源进行价值重构与产业化延展,激发的潜能释放远超预期。

依托709文化产业园,塔子村发展创意农场、油葵花海等20余种业态,“红色+文旅”模式如同高效能量转换器,让沉睡的工业遗产爆发出惊人“流量虹吸效应”,产业板块融合创新,油葵花海引爆乡村旅游热点。游客在红色基地研学、花海间畅游中深度沉浸,当地农特产品搭上电商快车,村民就业门路多元扩展,村级集体经济在红色引擎驱动下加速实现质的跨越。

红色基因的赓续,不仅塑造了“红色精神润心”的乡风乡貌,更转化为“产业红激活富民引擎”的现实路径。

青山砺志:奋斗报国之情,重塑山乡筋骨

“祖国一声召唤,毅然扎进深山。”当年三线建设者“备战备荒为人民”的豪情,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莱芜人将这份不畏艰难、改天换地的奋斗报国之情,深深融入重塑乡土、发展产业的奋斗实践中。

在塔子村,曾经的贫瘠因奋斗而蝶变。村集体流转土地700亩,在文化产业园周边打造创意农场、乡村乐园、红色文化展廊。高速路桥下的荒芜空间变身休闲乐园,百亩油葵花海随风涌动,与咖啡屋、浑水摸鱼等新业态相映成趣。奋斗,让隐匿山间的旧村落,重燃精神之火,唱响“青春赞歌”。

奋斗的足迹更镌刻在产业升级的宏图中。莱芜区以“片”上聚链的思维,构建农文旅融合、一二三产协同的乡村产业体系。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6家,创办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个,农产品出口占全市75%以上。

庞家庄村是奋斗精神的生动缩影。庞家庄村以“莱芜山楂”“莱芜花椒”双地标为基,深化“三块地”改革,推行“土地流转+务工+分红”模式,打造出山楂产销、花椒出口、宽海酒业、生态旅游四大主导产业,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山楂深加工车间里,同仁堂的药香与电商直播的喧嚣交织;宽海酒业的窖池旁,花椒出口的货车与研学团队的车流交汇,演绎着传统农业向现代产业的华丽转身。

奋斗亦在基层实践中熠熠生辉。牛泉镇聚力“工业驱动、农业筑基、文旅赋能”,阳光、光大环保、联海建筑三大产业园区带动万余名农民“从田间走进车间”;“好品牛泉”区域品牌让农品“从土产变成特产”;42场节庆活动让乡愁“从记忆化为体验”。

奋斗报国之情,已化作莱芜人“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坚实步履。

归雁衔春:归乡创业之情,激活振兴源泉

“归雁衔来致富花,馥郁千亩映朝霞。”在莱芜的振兴图景中,一批怀揣桑梓深情的“归雁”成为最亮丽的风景。他们以智慧、资本和热忱反哺故土,将个人梦想融入乡村发展的时代洪流。

黑峪村的亓云吉,正是这归乡雁阵的领头雁。“心有半亩花田,藏于繁华世间”。作为“半亩花田”创始人,他毅然将事业之根扎回故土。在群山环抱的空谷花园,他带领乡亲盘活200多亩荒坡,栽植玫瑰、牡丹120余亩,打造香氛原料溯源基地。他个人出资铺设5000多米道路、8000多米微滴管道,改善乡亲生产生活条件。每逢佳节,米面粮油送至老人家中,温暖浸润山村。

如今,“峪见花巷”蜿蜒村中,“万饰如意”“山野市集”“花前月下”七大板块绽放创意之花,星空帐篷、紫藤长廊、调香直播等20余种业态吸引游客如织。曾经寂寥的黑山峪,在游子归巢的深情浇灌下,照进了“五彩斑斓的发展曙光”。

在庞家庄村,“用智慧改变农村、使年轻人爱上农村、让农民过上富足的生活”,是“山楂大王”亓宪瑞不变的初心。

这位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的高材生,怀揣梦想返乡创业,用一颗小小的山楂干敲开同仁堂、山姆超市的大门,破局而出。他创建的万邦食品,如今已是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他从未忘记乡亲:联合周边5个村成立“星火党总支”,创新“村集体+龙头企业+创客+农户”模式——土地流转金保底、企业利润按比例返还村集体与农户,在青创街的20多种业态中,农户凭借场地即可获得40%的最大分红份额。更吸引100余名青年创客返乡,开发研学旅游、山村市集、山楂盆景等新业态,让村庄成为年轻人“白天工作在天然氧吧,晚上回归都市生活”的乐土。

这些“新农人”“青创客”如同燎原星火。

莱芜区通过政策引路、乡情感召、平台赋能,吸引310余名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注入源头活水。他们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让沉睡的资源焕发生机,让寂静的村落重燃活力。

齐鲁情深处,沃野气象新。在莱芜的青山绿水间,烽火淬炼的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备战备荒的奋斗精神如溪流般不息,桑梓筑梦的归乡情怀如春风般温暖。这“三情”交织的浓郁“齐鲁情”,既是对厚重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面向未来的铿锵宣言。

当“烽火岁月的革命信念之情”、“备战备荒的奋斗报国之情”、“桑梓筑梦的归乡创业之情”在阡陌间交相辉映,当老区的荣光与新时代的梦想在田园里深情相拥,莱芜正以“红色铸魂、绿色筑基、三产赋能”的生动实践,在广袤的齐鲁大地上,绘就一幅乡愁与活力并存、信念与富足共生的和美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