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产业创新 服务激活发展动能——莱芜区科技局深化科技创新改革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4-17 14:35 信息来源:新莱芜
信息来源:莱芜区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莱芜,科技创新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重塑产业格局,推动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高度。

高新技术企业存量首次突破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62家,同比增长15.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增幅居全市首位……这些亮眼的数字背后,是莱芜区科技局以改革破题、以服务赋能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莱芜区科技局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加强科创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统筹科技项目、科技平台、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等服务资源,创新打造“一枢两库三点”科技服务综合体,构建“全方位、精准化、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改革破局:构建中枢体系 打通资源脉络

面对科技创新资源分散、服务效能不足的痛点,区科技局以“中枢统筹”破题,化身“政策翻译官”和“资源调度员”,通过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科技政策、项目信息、资金渠道,打造“政策工具箱”,建立动态科技政策信息库,精准对接国家、省市级政策导向。2024年,成功争取27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培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人、省级人才1人,为企业争取高企补助、研发财政补助等资金9100万元。

在金融赋能方面,创新搭建“三位一体”科创金融智慧服务平台,实现政策发布、产品推介、需求征集的有机联动。先后组织50余家企业申请科技成果转化贷款2.2亿元,为307家企业建立创新积分档案,16家企业获得科技金融贷款贴息115.4万元。

精准对接:供需双库发力 激活转化动能

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打通,关键在于科技服务的精准度。莱芜区科技局创新建立“企业科技需求库”与“科技成果转化库”,架起供需对接的“数字桥梁”。面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精品钢等优势产业,梳理出120余项技术需求,汇聚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的26项前沿成果,在“科创莱芜”平台开设“山东好成果”专栏,促成技术交易“双向奔赴”。

产学研合作的深度推进,让创新要素在产业链上加速流动。通过“科技企业院校行”“院校科技成果直通车”两大品牌活动,40余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对接110余人次,实施14项省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服务下沉:织密网络节点 延伸创新触角

科技创新服务的“毛细血管”,在莱芜区蓬勃生长。9个科技服务驿站中分布在政务大厅、街道便民中心,集政策咨询、项目申报、金融对接等功能于一体,配备专职科技指导员,为企业提供“家门口”服务。“云端”的“科创莱芜”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政策解读、项目指南等信息230余条,通过在线答疑解决企业困惑500余个,让科技服务突破时空限制。

45名科技服务专员构建的“网格化”服务体系成效显著。按照“1+10”科技服务专员结对帮扶制度,这支队伍已与450家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系,提供从研发费用归集到人才项目申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下一步,莱芜区科技局将以“项目提升年”为牵引,锚定“1246”工作思路,一切围绕产业干,一切围绕企业转,大力实施创新主体“扩量提质”、创新平台“强基跃升”、关键技术“攻坚突破”、成果转化“贯通融合”、科技人才“成长集聚”、科技服务“优化提升”“强链先锋”六大行动,切实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为莱芜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科技支撑,开启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尚帆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