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莱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2025-03-28 10:23 信息来源:济南市莱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信息来源:莱芜区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2024年,济南市莱芜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推动“全局工作法治化,法治工作全局化”。

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成立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法治建设专项会议,将法治建设与市场监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单位协同抓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全局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对法治建设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二是提升法治能力。强化法治思维,带头积极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将“学法”纳入党组(扩大)会议常态化学习内容,与“第一议题”一体推进。推动制定完善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清单,组织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学习11次。

三是规范决策行为。设立法制机构、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完善公职律师制度,召开分析研判会议21次,为解决重大疑难问题、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完善行政处罚案件审查、负责人集体讨论制度,全年负责人集体讨论案件129件,严格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合法性。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优服务,增活力,聚力高质量发展“三大效能”

一是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效能,激活企业创新活力引擎。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成专利质押融资金额10.07亿元。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市率先向济南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申请专利快审备案,备案企业达到219家,发明专利授权317件。助力48家企业申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资助505万元。全区获批市级以上专利导航项目7个,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国家和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共111家。

二是提升质量强区服务效能,筑牢区域产业质量根基。以质量铸品牌,深入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打造“好品山东”企业、高端品牌企业等为支撑的莱芜品牌“雁阵”,4家企业入选首批“泉城好品”品牌,19家获评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11家获评济南市高端品牌企业,3家入选“好品山东”品牌。莱芜黑猪、莱芜花椒、莱芜鸡腿葱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促进项目通过市局验收。新增莱芜黑猪(猪肉)、莱芜山楂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区累计8件。

三是强化标准引领服务效能,释放产业发展标准活力。坚持“企业唱主角、部门抓服务”的工作理念,大力扶持优势企业进行标准化研究和实践,我区累计共主持和参与修订各类标准362项,涵盖了我区的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精品钢与先进材料三大产业以及“三辣一麻”重要行业领域。打造标准示范标杆,建立标准化项目培育库,培育各类标准化项目企业45家。推进试点项目建设,指导企业申报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累计20个。

(二)强监管,稳秩序,优化市场监管“三大环境”

一是信用深度赋能,塑造优质营商环境。成立鲁中国际生物谷信用园区建设帮办服务队,为园区企业做好“一站式”服务。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内部检查1240家,部门联合检查对象数为2333户,部门联合抽查占比65.36%,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表现突出集体。3.4万户企业按时年报,公示率93.81%,创历年新高。清理吊销僵尸企业474家。实施柔性监管,畅通失信企业救济途径,移出经营异常名录2383户次,帮助21家严重违法失信企业进行信用修复,523家单位因首次违法未被处罚,以包容审慎监管服务企业发展。

二是机制创新驱动,提升公平竞争环境。根据市局统一部署,聚焦关系企业发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殡葬、医疗、网络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大监管力度,综合运用规则引导、行政指导、约谈警示等手段,依法查处仿冒混淆、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不断优化公平竞争审查方式,加强常态化增量审查和定期清理工作调度,深入推进全区公平竞争政策实施。2024年审查增量文件9份,会审文件4件,审查率100%,清理存量文件17份,在全区共性改革任务中取得较好成绩。

三是协同联动推进,保障放心消费环境。牢记为民初心,始终坚持“快接、快办、快反馈”,高效办理12315、12345工单,加大消费维权力度。2024年,高效处置投诉举报1.8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67%,办结率100%。扎实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纪念宣传等活动,打造大润发、信誉楼等5个放心消费创建示范样板,8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5家企业被评为市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

(三)防风险,固根基,做实民生安全“三大举措”

一是筑牢四大安全防线,夯实民生安全根基。聚焦生产、流通、餐饮三大环节,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不断巩固扩大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统筹药品安全监管与产业发展,持续加强对药店、医疗机构等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管;重拳整治特种设备违法违规行为,对全区1800余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5000多台设备进行全覆盖检查;通过开展质量安全检查等整治行动从严打击违法行为,联动提升工业产品质量。

二是靶向攻坚重点领域,化解民生安全风险。加强对虚假宣传、违法广告、霸王合同、价格欺诈、违规收费、强迫消费等问题监管,深化“铁拳”行动,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无证经营、养老诈骗、面向未成年人开展“无底线营销”等违法行为,今年以来查办各类违法违规案件982件,移交公安机关大案要案6件。

三是优化执法全链流程,增强民生安全保障。围绕行政诉讼与复议工作,构建全流程规范体系,强化执法人员培训,提升法律素养与应诉能力。2024年,组织开展“新春大讲堂”培训,组织开展6期行政执法能力规范提升培训,组织网络培训,干部年度学习不低于50学时,有效提升了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2024年,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48件,在全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座谈会暨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工作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未出现行政复议被撤销、变更的情况;办理行政诉讼案件3件,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无败诉案件。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执法人员在应对复杂、疑难案件时,存在法律知识储备不足、专业能力不够的情况,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监管执法力量相对薄弱。当前面临的监管风险增多、执法矛盾凸显、敏感节点更加集中,执法力量相对薄弱,加强市场监管的任务更加艰巨。 

三是法治宣传效果有待提升。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还不够丰富多样,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强,部分群众对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知晓度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强化法治培训。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法治思维,通过集中培训、业务研讨、案例分析等形式,加大对全体执法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力度,持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二是优化监管执法举措。探索建立监管与执法之间无缝衔接、高效顺畅的新模式,实现“局所纵深推进、科室横向联动、全员参与攻坚”的良好格局,形成监管执法合力。同时,加大信息化智慧监管建设力度,赋能监管职能到位。

三是创新法治宣传方式。结合市场监管工作实际,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依托重要时间节点,在市场主体培训上持续扩面,提高群众对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编辑: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