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莱芜生姜
生姜是莱芜区的传统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早在春秋时代的《论语·乡党》中就记载孔子生平“不撤姜食”。根据《莱芜县志》记载,宣统年间,莱芜生姜已被列入纳税科目。清光绪甲午年间(1894年),莱芜生姜已作为主要农作物征税。莱芜生姜具有姜块肥大、皮薄丝少、辣浓味美、色泽鲜润等特征,富含多种维生素,既是美味品,又是保健品,其营养成分在同类产品中居全国首位。
营养成分:莱芜生姜具有个大皮薄,丝少肉细,色泽鲜艳,辣浓味美,营养丰富,耐贮藏等优良特性,富含姜油酮,姜油酚矿物质和维生素,胡萝卜素硫胺素等多种成分
食材功效:它既是调味佳品,又是除湿,祛寒,消痰,健胃,发汗的良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姜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也."莱芜生姜现已开发 “食、药、卫、健”系列产品,姜片、姜汤、姜酒、姜油等精深加工产品2000多种,其“寿司姜片”占国际市场份额70%以上,生姜主产区农民收入的50%来自生姜产业。
莱芜生姜曾是古代朝廷贡品,曾连续五届获得中国国际博览会名牌产品。1960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在莱芜召开全国姜蒜葱生产规划会议,“莱芜生姜”被列为全国名贵产品,1985年莱芜生姜荣获农业农村部优质产品奖, 1997年8月被命名为“中国生姜之乡”,2003年获国家原产地标志注册保护,2008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北京奥运会全国唯一生姜专供产品,2011年评为“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种旅游产品”榜首,2016年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获山东省首批十大农产品知名品牌、全国果蔬产业百强地标品牌。2017年荣获全国十佳蔬菜地标品牌,莱芜生姜品牌价值经评估达到123.66亿元。
2、大蒜
莱芜大蒜具有蒜瓣大,蒜头蒜苔产量高,质细辣味香,抗寒力强,休眠期长,耐贮藏等特点。莱芜大蒜有紫皮、白皮之分,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辛辣芳香、增进食欲、杀菌、耐贮运等特点,除冬季供应干蒜外,一年四季均可供应青蒜苗、蒜黄,实现周年供应。生熟食俱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好评。
莱芜白皮蒜栽培历史悠久。1935年种植大蒜面积已达一千四百亩。1962年开始外调出口,在国际市场享有一定信誉。莱芜大蒜遍及全市,畅销国外和全国各地,深受中外顾客赞扬。莱芜白皮蒜在长期的栽培种植过程中,莱芜人民逐渐丰富了栽培经验。对“三辣一麻”历史渊源的描述和记载散见于各种史书、典籍。1960年2月,全国“姜、葱、蒜规划会议”。大蒜常年种植面积14 万亩,年产量15万吨。
3、鸡腿葱
莱芜鸡腿葱属山东土特产品,是著名的“莱芜三辣”之一,是我国众多大葱品种中独具特色的优质地方品种。莱芜鸡腿葱种植历史悠久,嘉靖莱芜县志、莱芜县乡土志就有葱的记载,1960年全国姜、蒜、葱生产规划会议在莱芜召开。莱芜鸡腿葱2003年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2013年被列为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地理保护范围涉及牛泉、高庄、雪野、等镇(街道办),总面积2.2万亩。鸡腿葱植株矮小、粗壮,株高60-70厘米,葱白长26-30厘米,其基部显著膨大,向上渐细并稍弯曲,形似鸡腿,故得名。莱芜鸡腿葱适应性强,抗旱、耐瘠、耐寒、耐热,抗病虫,耐贮藏,生命力强,有“根枯叶焦心不死”之说。鸡腿葱辛辣味浓,可生食,更宜炒食,作为生、孰、荤、素菜肴常用调料尤佳,用它烹调菜肴,主佐均宜,传有“如吃山东菜,菜菜不离莱芜葱”的说法。
4、花椒
莱芜花椒,椒皮厚实,色泽鲜艳,香味浓郁,麻辣九州。莱芜大红袍花椒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1971 年,莱芜被列为山东省花椒商品基地县。 1998 年莱芜区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莱芜种植花椒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北魏时期就有栽植花椒的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大量栽植,之后常种不衰。
食材特征:莱芜花椒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强,树势健旺,果穗紧密、粒大,出干皮率高,椒皮厚实,色泽鲜艳,香味浓郁等特点。主要栽植品种有:香椒子、大红袍、小红袍、青皮椒、大花椒等。花椒皮中各类挥发性芳香物质含量高达9%,不仅是提炼制作高级食用香精的好原料,而且是上等的食用调味品;花椒种子含油量高达30%,花椒皮和种子均可入药,具有开胃、健脾、增强体质的功能。
食材功效:中医认为,花椒性温,味辛,有温中散寒、健胃除湿、止痛杀虫、解毒理气、止痒祛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积食、停饮、呃逆、呕吐、风寒湿邪所致的关节肌肉疼痛、脘腹冷痛、泄泻、痢疾、蛔虫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