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翻开莱芜城市发展的历史,莱芜区取得的每一个辉煌成就、经历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都离不开广大民营企业的默默付出和卓越贡献。有这样一组数据:2022年,莱芜区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区76%的税收、88%的出口、89%的就业。泰山钢铁、九羊集团2家企业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5家企业入围“山东省民营企业100强”,总数均居全市第一位。去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民营经济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4月,莱芜区捧回了“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的奖牌,成为济南市获此殊荣的两个区县之一。可以说,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已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燃引擎”、展示城市形象的“最靓名片”,我们必须全力支持、用心呵护。
市委市政府对莱芜发展寄予厚望,赋予莱芜区建设“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省会城市副中心”的历史使命,这给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下一步,莱芜区将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体工作将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聚焦产业“第一支撑”,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向实而行
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莱芜区最厚实的家底,也是莱芜区在未来竞争中掌握主动的关键。下一步,我们将立足莱芜产业基础,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思路,聚力“一城一谷一基地”建设,加快构建“以钢为基、以车为本、以药为先”的雁阵型产业集群,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广阔舞台。我们将以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为重点,依托中国重汽、凯傲叉车等“链主”企业聚合效应,鼓励和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参与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形成国企主导、民企配套的良性互动。以鲁中国际生物谷为重点,加快推进生物谷二期、三期建设,扩大国家一类创新药阿可拉定的生产规模,加快推进丹酚酸A片三期临床,推动宏济堂、华涛中药、梅晔生物等重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打造鲁中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以不锈钢与新材料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泰钢精品钢绿色转型、九羊年产100万吨新能源用钢等项目建设,系统提升不锈钢、特种钢等细分领域产品优势,推进“莱芜钢”从中间品到终端品的全产业链跃升。力争通过3-5年努力,打造2个千亿级、1个三百亿级的产业集群,形成“龙头引领、链式发展”的产业生态。
聚焦创新“第一动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向高而攀
坚持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谋发展。平台能级竞相跃升。莱芜高新区,主动对标全国全省同类型先进园区,向高而攀、聚新发力,不断集聚创新资源,综合实力持续攀升,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单位,进入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莱芜农高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集聚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家,以姜蒜为代表的农产品出口额47.6亿元,再添“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级荣誉。雪野旅游区,致力于打造“齐鲁江南、嬴家福地”,持续优化周边环境,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广大游客纷至沓来,成为省会城市圈首选旅游目的地。创新驱动赋能提速。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6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1家、省市瞪羚企业7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7家,活力迸发的创新矩阵加速形成。营商环境提质增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出台“人才新政双30条”,助企帮扶“十项机制”落地落实,“全生命周期”服务成为常态,“莱者芜忧、嬴城共赢”服务品牌越擦越亮。
聚焦环境“第一优势”,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向阳而生
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坚持从营商环境入手,在提“速度”、升“温度”、增“亮度”上下功夫,着力营造适宜民营企业发展的“阳光雨露”。推动要素配置提“速度”。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着力构建涵盖土地、资金、技术、数据等各种要素的高质量供给体系,让企业家感受到更显著的“舒适感”“提速感”。推动政务服务升“温度”。坚持流程再造,着力在“放权、精简、集成、共享”上下功夫,推动政务服务再提速、审批事项再精简、办理时限再压缩。坚持精准惠企,用好助企纾困“10项”机制,打造“莱好办”服务品牌,着力为人才“解忧”、为企业“减负”。推动城市品质增“亮度”。我们将聚焦“省会城市副中心”建设,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住得舒心、干得顺心、发展称心,让莱芜始终成为企业家的成功地、向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