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软实力 创建文明典范城 | 外修“颜值” 内炼“气质” 小山村绘出生态精神文明新画卷
发布日期:2022-07-24 19:51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
信息来源:莱芜区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为提升城市软实力,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近日,济南印发《关于“提升城市软实力 创建文明典范城”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统领,全面推进“十大之城”建设。莱芜区坚持“五化”引领,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着力从作风建设精准化、生活方式精品化、公共服务精确化、城市环境精细化、公共设施精美化入手引领全年,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为济南全面推进“十大之城”建设作出莱芜贡献,为全市争创文明典范城贡献莱芜力量。


雪野街道石泉村位于莱芜区北35公里处,是一个仅有140余户的小山村,济莱高铁雪野站站前广场及道路建设项目就在这里落地。

近日,记者来到了石泉村,雨后的小山村比往日更显青翠,这里古树参天,翠竹青青,就连道路两侧的树叶都泛着晶莹的光。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团锦簇,阳光恬静、和风轻柔,唯美如画的田家农舍别有一番乡野风味。78岁的村民程雷芳自豪地说:“现在俺们村就像小花园。”

石泉村虽然依山傍水,自然风光很美,但几年前,村庄因为基础设施落后,道路未硬化,废弃危旧房屋、残垣断壁随处可见,许多村民将房前屋后的土地占为己有,或是养鸡或是堆放柴火、杂物,老、旧、乱的景象十分影响村庄环境。

石泉村内一角垃圾分类站


为了给村民创造一个美丽和谐的生活环境,石泉村党支部书记程云波和村“两委”干部走进村民家中,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告知村民占用公共街道是违法行为,甚至还可能引起安全事故。“要想让村民有行动,必须先让他们从思想上认同。”程云波和村“两委”干部一次次入户谈话,把整治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好处一遍遍讲给村民听,让村民知道这是一件会让他们受益良多的大好事。针对体弱老人、缺乏劳动力的群众,村里还组成服务队,帮助群众拆除废弃房屋、清理杂物、垃圾等。

当时很多村民家里都有石磨,放在大门外,但基本不用。不光占地,还影响道路通畅。程云波带头清理,并提出村里出资回收磨盘。把回收来的79个磨盘做成一面景观墙。别具一格又富有乡土气息,让广大村民在感受到环境变化的同时,封存了记忆、留住了乡情。

近年来,石泉村聚焦“垃圾不落地、柴堆不进村,河清村净零违建”目标,全面落实三项机制,外修“颜值”、内炼“气质”,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档升级。

落实管理机制,成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两委’包片、党员包户、群众参与”的管理体系,压实相关人员责任。每天早上5点多,程云波就开始在村里转,大路小路走一遍,看看谁家门口堆了东西没及时收进去,垃圾都入箱了没有。转完这一圈,针对发现的问题,按包片、包户的责任落实下去,迅速解决。石泉村坚持“每天强调人居环境,每天整治人居环境、每天检查人居环境”,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工作保障,有力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氛围。

落实督导机制,村“两委”不定时推进调度、实地督导、交办整改,通过以上率下、整体联动,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开展“回头看”,坚持“两天一小看”“五天一大看”,及时处理出现的新问题,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石泉村还创新方法,落实奖惩机制,实行“月度评比、季度考核、年度总结”,持续开展“清洁文明户”“美丽庭院”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典型模范,示范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对于做得好的群众,进行物质和精神激励,使其充分体验到改善环境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对于做得差的群众进行适当惩罚,从而有效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截至目前,石泉村先后硬化道路1.4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00余盏,栽种绿化苗木5万余棵。下一步,石泉村还将对污水处理系统实行改造升级。

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逐步推进,石泉村的人居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高。现在的石泉村,有宽敞的文体活动广场、漂亮的休闲公园、整洁的水泥巷道,各类苗木景观相映成趣,人居环境整治正由“政府治理”向“群众自治”转变,由“突击治理”向“长效治理”转变,由“被动观望”向“主动参与”转变,由“零散分割”向“系统有序”转变,真正使人居环境整治成为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扮靓乡村颜值、提升乡村风貌、增进百姓福祉的关键举措。

编辑:孙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