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提升城市软实力,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近日,济南印发《关于“提升城市软实力 创建文明典范城”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统领,全面推进“十大之城”建设。莱芜区坚持“五化”引领,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着力从作风建设精准化、生活方式精品化、公共服务精确化、城市环境精细化、公共设施精美化入手引领全年,不断提升城市软实力,为济南全面推进“十大之城”建设作出莱芜贡献,为全市争创文明典范城贡献莱芜力量。
在“安莱屋”应急救援小屋,救援人员为孩子们讲解救生装备的使用方法。 为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莱芜区不断完善推动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防控体系,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预防解决治安突出问题、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2020年莱芜区群众安全感连续两年排名全市各区之首,2021年度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第30名。 科技赋能实战智慧安防显威 莱芜区立足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精准性,抓好科技赋能攻坚。将数据驱动贯穿其中,让防控体系成为大数据信息采集的最大源头、赋能基层的最优路径、支撑实战的最大战场。 加强“嬴眼”城市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按照网格、多维、封闭原则,全面升级建设“内+外+动”三级前端感知设备,构建全区域封控圈。升级综合研判平台,全面升级数据后台机房,完善三个中心。 打造实战指挥中心,重点升级视频显示大屏、智能坐席管理、可视化控制系统以及综合指挥调度系统。配备移动指挥平台及应急保障平台,形成一整套应急指挥及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实现实时性、扁平化指挥调度。6月7日,济南市公安局莱芜区分局花园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放置于某处的电动车被盗。接警后,实战指挥中心会同派出所通过调取现场周边监控录像、走访群众等很快锁定并成功抓获了嫌疑人,追回被盗电动车,为群众挽回了损失。 莱芜居民小区数量居各区县之首,莱芜公安把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作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基础工程,通过不断探索,使其在实战应用、精准助力疫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今年以来,莱芜公安依靠智安小区前端设备破获案件108起,发现抓获各类嫌疑人47名,抓获重大历年逃犯2人,提高了全时空精准打击效能。不仅如此,前端设备在疫情防控流调溯源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精准锁定了数十名密接、次密接人员。 目前,莱芜区正积极推动智安小区的“改造升级”,已为215个居民小区新增人脸车辆一体机228套,实现主要出入路、重点部位高清监控,人脸、车辆识别加密补点。现在,全区576个小区实现智慧安防全覆盖,建设总量位居全市第一,联网在线率位居全市前列,为300余起案件提供鲜活数据。 打造金盾护航品牌织密打防融合模式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莱芜公安叫响了“经济发展到哪里公安工作就做到哪里,大项目开工到哪里安全保卫就跟到哪里”的口号,出台金盾护航1号文件,推动重保工作前延、后置。推行挂牌保护机制,一企一警、一项目一专班、一项目一方案、一项目一牌匾。开展“万警进万企”“平安工地”创建活动,设立驻企警务室、“警企一家”护工岗和“警企直通”服务岗,涉项目案件办案周期比一般案件缩短50%以上。 在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方面,推行刑侦专业化和执法办案积分制,深抓小案侦防,命案现案立发立破,八类暴力案件现案破案率100%。今年以来,打掉恶势力犯罪团伙1个,其他涉恶类团伙3个,抓获26人。打掉涉诈犯罪团伙5个,破案430余起。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启动一级巡防查控勤务,做实“网格驻巡、交巡联动”巡防模式,启动机关包片巡防和“护学岗”机制,常态化开展平安一号“风雷行动”37次,提高了快速反应、精准打击能力。 探索“群防群治”新模式走出“嬴城联盟”新路径 莱芜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防群治工作新机制、新模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督促、配齐配强重点单位、繁华商圈、交通枢纽以及案件多发地区治安保卫力量,推动社会单位自建技防设施与公安平合联网共享,深入开展联户联防邻里守望等“平安守护”活动,做大做强“嬴城联盟”平安共建品牌。 2020年初,莱芜公安在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的新兴公益组织在救助群众、扶危济困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发挥好这些组织的作用,引导其参与社会治理、平安共建,必将形成一支有志于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推进平安幸福莱芜建设的社会正义力量。于是,莱芜公安牵头创新搭建了“嬴城联盟”,将联盟思维注入区域社会治理,为全域共治聚合社会力量,探索走出了一条以联盟谋平安的区域社会治理新路径。 “嬴城联盟”始终秉持“我是莱芜人,我为莱芜作贡献”的宗旨理念,吸纳近百个单位组织加入,队伍达2万余人。开展了“爱心红手环”活动,推广“安莱屋”项目,参与护航中高考、反诈宣传等平安巡防宣传30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