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追梦二十载,只为桃李满芬芳 | 最美教师——王海英
发布日期:2021-09-14 08:49 信息来源:济南市莱芜区教育和体育局
信息来源:莱芜区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阳光追梦二十载,只为桃李满芬芳 | 最美教师——王海英

不用天边觅美丽,眼前便是……

在莱芜区雪野中心中学有这样一位“最美大姐”,她立足三尺讲台,时刻以教育发展为己任,不忘初心,默默耕耘;她爱生如子,为学生排忧解难,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子;她始终牢记人民重托,勇于担当,为学校的长足发展献计献策。她在平凡中孕育感动,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追寻梦想,砥砺前行,她就是可爱可敬的王海英老师。

王老师自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一所农村中学工作,从踏上讲台那一刻起,她便视奉献为一生最大的幸福。清晨,迎着晨晖,和同学们一起跑步晨练;课间,和同学们嬉戏玩耍、谈心交流;傍晚,踏着夕阳,与同学们一块走进自主学习的时间,充分享受学生给她带来的快乐;晚上,看着学生安静地沉睡之后,她便开始书写一天的收获与感想。这样的日子至今已重复了二十个年头。2005年,王老师放弃了调回城里工作的机会,坚决地留在了她忠爱的雪野中学。在教育的道路上,她永不止步,因为她深深爱着这份事业,爱着这群大山里的孩子。

 

铿锵玫瑰,彰显巾帼担当

 

女子也有凌云志,巾帼何曾输须眉。她好似冬日梅梢的时情快雪,随春风化雨,伴溶溶月光。寒来暑往中她悄悄走过,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王老师是莱芜区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人大代表,作为一名教育系统的人大代表,她从不忘自己“群众代言人”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从当选代表前只关心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本校的事,到现在更多开始关注全区、全市的教育事业以及更多的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她最大限度地履行代表职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我是代表我先上!”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她积极主动参与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宣传引导,摸底排查。学校疫情防控小组成立后,她提前结束了自己的寒假回到了学校,成为疫情防控小组的唯一一位女同志,与男同志一起奋战在防疫第一线。4月18日,省委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发通知,要求4月30日前全面完成全省初中学校开学条件核验工作。为准备开学核验,她成了“女汉子”,和学校其他男老师一起打扫宿舍卫生、疏通厕所、清理洗手间、安排学生宿舍、贴号、画路线张贴标志牌......样样工作都没落下。连续几天下来,她的腰痛病犯了,她就吃点药贴上止痛膏,继续咬牙坚持,没有向学校请过一天假。晚上回到家,她认真对照开学核验细则48条,一条一条梳理,将录制的防疫演练视频进行配音解说,帮助学校工作小组及时调整防疫工作思路……王老师的努力没有白费。复学那天,全校师生全部平安返校。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初心不改体现使命担当。2021年1月王老师被评为“莱芜区优秀人大代表”。

“毕业班孩子们的学习一刻也不能耽误!”疫情期间,在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她也在为“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而努力着。她自学了钉钉直播,利用直播、微信群、QQ群、公共资源服务平台教学助手等多种手段,让班级所有的孩子都享受到了老师的“关照”。这期间,当了解到部分偏远农村的网络信号差,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无法上网时,她协同其他教师下村送课、送资料,化身为“快递员”,翻山越岭将资料送到382名考生所在的49个村庄,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安心居家学习。同时,王老师还精心录制了《空中课堂》教学资源,为莱芜区的孩子们空中课堂的开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要咬紧牙关,啥困难咱都能解决!”5月8日初四毕业班的学子返校复学后,全体初四师生要面对的是九天的封闭式管理。原来的一个班被分成了两个班,一个宿舍分成了两个宿舍,16个班96个宿舍仅靠毕业班的二十一位老师,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让老师们有点承受不住。这时候的王老师是积极、阳光、正能量的化身,她和老师们谈心,化解老师的烦恼,和领导积极交流,尽最大可能帮助老师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几位年轻的女教师说:“海英姐,有你在,我们心里踏实。”为解决教师少班级多的问题,王老师与学校领导商讨,在自己的物理课上率先尝试,实现了多个教室联播授课,大大提高了授课的效率。一连九天,王老师担当起了所有物理课的主讲,她成了校园里的“最美女主播”。王老师勤奋扎实的教风、积极阳光的心态带动了全级学生,大家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她所带的初四(6)班在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评为“济南市先进班集体”。而在这一年,她的女儿同样面临中考,儿子仅有三岁,公公手术住院。所有的困难,王老师都咬牙挺过了

 

亦师亦母,诠释师者大爱

 

“每当看到那些贫困生,我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疼痛。”王老师经常自掏腰包为贫困学生购买学习资料,送衣送物,还呼吁同事好友参与爱心捐助。多年来,很多学生受到她的捐助,学生们都称她为“爱心大姐”。

“老师,真想念你炒的西红柿鸡蛋的味道,每当我想你时,就到学校门口的小店里炒一盘,慢慢地品味,好像此时你就在我的身边,鼓励我克服一切困难。”这是几年前小美同学在给王老师的信中所说的话。小美同学的母亲和妹妹在一次事故中过世,父亲年纪大还有病在身,家庭极其困难。这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姑娘,王老师一直想对她伸出援助之手,但是生怕小姑娘拒绝。机会终于来了。一次中午吃饭时间,王老师故意提了两暖瓶水,还买了一些饭菜,装作不经意碰到小美,告诉她:“我东西太多了,你帮我送回宿舍吧。”回到宿舍后王老师留下小美吃了一顿饭。从此以后,她就隔三岔五找机会帮助小美,天冷了给她送上一件棉衣,给她添补点生活费,保护孩子幼小心灵的同时也帮助她顺利渡过了难关。去年小美同学已经顺利进入了大学校门,拿到大学通知书的时候她第一个告诉的人就是王老师。寒假里,王老师值班时,小美来找她玩,王老师给小美买上了过年的新衣服送回家,离开时小美说:“老师,我会努力的,放心吧”。孩子真的懂事了,王老师由衷感到高兴。

鑫鑫同学成绩差,少言寡语,还一度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在了解到他父母常年有病,生活过得不富裕以后,开学第一个月王老师便替他垫付了生活费,送给他本子等学习用品,同时积极向学校反映情况,给他申请了贫困生补助,给他投了学生保险。平时,王老师抓住鑫鑫身上的闪光点,在同学面前不断地表扬他,帮助他在同学面前树立信心。慢慢的,他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开始安心上学,学习成绩也慢慢有了起色。

小进同学智力低下,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有时大小便不能控制,以前每次发生这种情况都是家长接回家处理。她了解情况后,把小进叫到跟前和他说,咱自己的事情自己学着处理吧。接下来王老师便教给他怎样整理内务,怎样洗脏衣服,每天早上都赶到宿舍里监督他洗刷、叠被子、打扫卫生,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自理能力提高了。孩子家长逢人就夸王老师是个好人。

2018年秋,王老师志愿到一所偏远小学支教,在支教期间,王老师更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课间她和孩子们一起嬉戏玩耍、谈理想谈信念,是孩子们最可信赖的大朋友;饭间她和孩子们一起就餐,时刻提醒孩子们要合理饮食,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放学时,她护送孩子们出校门,过马路,为孩子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在孩子和家长眼中,王老师是“让教育的阳光照亮边远山村”的使者。

“一个学生,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几千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百,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这是王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因此,她在工作中不敢有一丝懈怠。农村的家长不像城里的家长那样重视学生的学习,抽空王老师就会去家访。山村学生大多住得分散,但她从来没有懈怠,多年来,她走遍了学校周边的每个村落。王老师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多次被评为“师德标兵”“班主任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

 

业务精湛,尽显师者风范

 

“工作上,没有王老师怵头的事”,这是很多同事对王老师的评价。虽然王老师承担着学校及级部的部分工作,但这并没有影响她的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科教学工作。雷厉风行、精力充沛,精益求精,她是同事眼中的“实干家”,她是学校公认的“铁娘子”。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甚至要成为一眼泉,一眼永不干涸的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王老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她一心扑在教育上,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无论工作再忙,再累,也总是要挤出时间为自己充电。她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了新颖、自主、独特的教学风格,曾多次执教公开课、示范课。

在实验教学方面,她教法独特,曾获“山东省首届实验教学优质课一等奖”“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教学中,她从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简单的结论,反复机械地模仿例题,而是注重学法指导,重视解题思路分析,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她指导同学们阅读科学家事迹的书,通过书中一个个故事让学生贴近科学家的思想与精神,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她和学生一起收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利用生活中的器材改进课本上的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她还鼓励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观察自然现象,让他们感悟自然,明白生活的不易,父母的辛苦,从而学会爱父母,爱生活。教学中她实施分层教学,既让优生“吃得饱”,又使学困生“消得了”。学生都喜欢上她的课,都说在她的课堂上没有任何的心理压力,学的很快乐。这些年来,她所教班的成绩均名列前茅。

一份付出,一分收获。多年来,王老师指导的学生参加省市级的科技创新大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个人也曾多次被评为省、市级优秀指导教师。她撰写了多篇科技辅导员论文,多次参与教材、教辅资料的编写工作及中考样题的命制工作;参与了省课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研究工作,是原莱芜市学科中心组成员;被评为“莱芜市创新教师”“莱芜市学科带头人”,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中荣获部级优课奖励。

作为学科带头人及学校的骨干教师,王老师还积极参与“青蓝工程”,主动承担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的工作。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在优质课评选、技能大赛等活动中获奖。

 

锐意进取,续写教育新篇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些儿童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大多内心封闭、情感淡漠、性格孤僻,引发一系列教育问题。针对这一现状,王老师做了“关于加强对城乡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问题”的课题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协助学校举办家长教育公益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中小学生沉溺于手机现象”将是王老师接下来要研究的课题。产生这样的想法是源于所带班的文文同学,文文在家和妈妈打了一夜仗,逼着家长接上网线,买上手机,还威胁家长说不答应就离家出走不上学了。听完文文妈妈的讲述,王老师利用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和文文进行交流,从他口中得知,很多学生都或多或少的有网瘾,主要是玩游戏,而且同学之间还玩团体游戏。在了解到文文同学不光喜欢玩游戏而且喜欢看小说以后,王老师就引导他,能不能自己写小说呢,他还真的迷上了写小说,周末在家也写,一写就是几千字。一天,他跑到办公室告诉老师说,他有篇文章在一个网站上发表了,这极大调动了他的积极性。办公室里的老师一起鼓励他,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他乐滋滋地答应了。一段时间以后,文文有了很大的转变,他在家有空就帮助妈妈照顾弟弟,制定了学习计划,开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王老师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引领学生探访英雄足迹,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风雨历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了让学生体验劳动之乐,感受劳动最光荣,今年3月中旬,她引领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开展了分享美丽瞬间活动。4月份,王老师又认真学习查找关于勤奋学习、艰苦奋斗方面的党史资料,在学生中开展了以“艰苦奋斗”为主题的讲好故事细节活动,通过红色故事细节,感动师生,“红动校园”,传承红色基因。革命先辈立志勤学的细节,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激励着学生。截至目前,能够熟练讲述故事细节的学生已超过了300人。

多少个黎明,牵着朝霞作伴;多少个黄昏,带着星星归还。王老师将用执着和热爱续写人生的新追求,她将捧着一颗“爱心”,在教育这片沃土上不辍耕耘,惟愿青春无悔,生命无憾。


编辑: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