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美的童话 | 莱芜最美教师——唐仁红
发布日期:2021-09-14 08:45 信息来源:济南市莱芜区教育和体育局
信息来源:莱芜区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字体:【

教育,最美的童话 | 莱芜最美教师——唐仁红

唐仁红,中共党员,滨河小学语文教师。从教22年,她的“喜羊羊”班荣获全国新教育“十佳教室”;先后荣获全国新教育榜样教师提名奖,山东好人,原莱芜市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师德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个人;区级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课例荣获山东省、原莱芜市一等奖,承担省市级课题十余项,多篇论文在《国家语言文字报》《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等核心教育报刊发表,所带领的语文组获得“济南市学科教研示范校”光荣称号。

 

爱心坚守

乐做“七色花”谱写育人之美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作为班主任,她积极探索“喜羊羊足迹”综合素养评价,践行“美而不同 各美其美”的教育理念。从行为习惯、学科素养、团队合作等方面策划“快羊奋蹄”运动场、“万羊争先”展示台,让羊儿也插上翅膀,在他们的人生跑道上凌空飞翔;充分发挥孩子的特质培养自主管理能力,不断扩大班干部的外延,设“环保小卫士”、“讲台美容师”等,使每个后进生都“美”在班级。

唐仁红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占据了她的整个心灵。每每学生毕业,她就像一个母亲泪送将要出嫁的女儿,学生走了,她的心也空了。当再一次面对一张张陌生的脸蛋时,茫然中重复着欣慰,爱的故事在他们身边。

唐仁红曾接过一个孤僻、表情木然的男孩——小伟,经家访得知小伟是单亲家庭,爸爸在城里组建了新家庭,现李伟与常年有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唐仁红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积极给他申请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并在班内号召同学们鼓励他、温暖他;其次在物质上给予他帮助,比如全班订校服时、交作业费时,她都悄无声息地给他交上,但他的眼神依然是暗淡无光。多年来,唐仁红努力播撒语文学科的育人之美,在班内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柳絮儿》暮省日记。在走过《寻一盏灯》晨诵课程之旅时,她发现他的生命状态开始发生变化,他在暮省日记中写下了很多对诗歌的碎片理解。他在读《无名花》时写到:“我就是一朵不知名的小花,但我也有自己的梦想,也可以像金子那样发出灿烂的光芒。”此时,唐老师把儿童诗《让他们听听最美妙的声音》送给他,他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她鼓励他参加各项班级活动,挖掘他的闪光点。他参加竖笛社团活动,赏识他吹过的每一首曲子;在课本剧表演中,为他惟妙惟肖的武松表演拍案叫好。在阅读课程之爱的课程中,和孩子们共同感受爱,学习付出爱,小伟的眼神越来越平和,越来越温润。在《爱的教育》班级读书会上,他突然站起来满含热泪像背课文似地说:“当一个自以为失去爱的灵魂蹒跚向前走时,蓦然回首,其实爱依然在原地等待。谢谢大家!”

后来的小伟真的演绎了“青蛙”变“王子”的童话,他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在去年疫情期间他回到母校,见到唐老师满含热泪,哽咽着说:“老师,这几年我为梦想而努力,吃了很多苦,但我有个坚定的信念,我要怀着感恩的心实施爱的传递,让爱永不停息地走下去。”唐老师感动不已:爱终究会解救爱,善意最终会赢得圆满的结局,这就是一本最美的教育童话!

 

匠心永恒

愿做“犟龟”,谱写课堂之美

 

她深挖教材,又超越教材;研磨课堂,又超越课堂。在学校“21131”阅读工程实施中,引领孩子们穿越阅读课程、人格课程、田园课程,让班本课程植根学生的生命,融入学生的血液。以晨诵、午读、暮省为主的阅读课程,是儿童成长必需的营养品。清晨,美妙的诵读编织黎明的梦想;中午,师生精读带我们穿越精神的时空;夕阳西下,暮省课程伴我们积淀成长的精彩。为使传统文化的原创精神与孩子生命不断对话,她围绕孝、仁、义、礼、智、信六个小主题,开发人格课程。和孩子们一起放飞梦想,追寻绿色田园。春回大地,她和孩子们相聚在政府广场放风筝,到莱钢桃花岛赏桃花;绿树成阴,她精细策划组织孩子们来到生机盎然的博山原山森林公园;丹桂飘香,她和孩子们参加“枣庄二日亲子采摘节”,感受运河古城的魅力;银装素裹,她带领孩子们到操场感受运动的快乐、创意的美妙。五彩的班本课程不仅使孩子们得到美好语言的熏陶,还享受到穿越时空跨越文化抵达心灵的温暖与感动。2014年,她主动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课、一个班的班主任、两个班的地方课、校本课,还有教科室的工作同时压在她的肩上,“忙”成了她生活主旋律,每天加班到7、8点是常有的事。那时上二年级的大女儿放学后总是乖乖地到唐老师办公室,静静地做作业等着她。一年的时间,两个班的语文平均成绩由全区第九名跃居第一名。正如《犟龟》所说:只要上路,终会遇上庆典。班里家委会主任说:“孩子跟着唐老师学到的是一生的好习惯、好品质,成绩只是额外的奖赏!”二十多年的匠心躬耕,使她多次在省市课堂教学、论文评选中获奖。

 

慧心领航

力做“夏洛”,谱写成人之美

 

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家长素质存在差异,秉承“问题即课题”的理念,2014年,她申报省级课题《家长委员参与班级管理》并立项。她带领课题组成员先后两次奔赴枣庄、潍坊博采众山之石,率先成立“家校研习营”“家教会(家庭、教师联合会)”。以家宾有约、读书分享辩论会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家长委员参与班级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在一次“家校研习营”会议上,她和家长打算交流“关于校园欺凌”的话题。在准备发言稿的节骨眼上,婆婆因心脏病复发住院。家里没了顶梁柱,她一手照顾家庭孩子,一手做好学校工作,和对象轮流到医院,晚上还得熬夜翻阅大量的山东家委会项目组的指导用书。那段时间,“美尼尔综合症”复发,医生建议她静休两个星期,哪有这个时间,吃上药继续硬撑,最终形成4000字的《防止校园欺凌还需回归教育原点》的讲话稿。会后,为呼吁家教社共同构建德育网络,她向《山东教育报》投稿并发表。根据会上和家长交流的意见,唐仁红编写了学生人格培养低、高年级校本课程《春雨潇潇》《腾飞的滨河》。同事都说她是“铁人”,其实她不是铁人,她是55名学生的班主任,150名教师的教科室主任,强烈的责任感使她把忠于职守写满每一个晨钟暮鼓。课题顺利结题,她撰写的《滨河校园里盛开“七色花”》结题报告在枣庄实践成果交流会上分享并编入资料汇编。

近日,唐老师所带领的语文组获得“济南市学科教研示范校”光荣称号,她感到莫大的幸福。记得当时准备时间只有一天一宿,为给学校争取这个更高的发展平台,晚饭后她在办公室熬了个通宵。把材料分门别类整理,清晨6点多四大本教研足迹整理完毕,最终如期上交。

学校教师平均年龄约34岁,青年教师居多,她以省级课题《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策略》为契机,用心打造新星工程。一手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师培训;一手夯实校本教研,以师徒共研、备课组共磨的教研形式,以赛课、基本功展评活动为载体引领青年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学校现有山东省教学能手2人,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26人,区级教学能手35人。就在2020年11月份莱芜区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学校9名青年教师参评,其中3名教师荣获一等奖,6名教师获二等奖。2015年12月,她作为小学组唯一代表在原莱芜市教科研会议上作《教海探航 科研情深》报告。2017年鲁中晨刊以《莱芜教师唐仁红:带领老师们“草根式”研究》为题进行了报道。

 

倾心公益

甘做“花婆婆”,谱写大爱之美

 

2016年,莱芜公益儿童阅读中心——微笑图书室发起人在市图书馆宣讲,招募志愿者。当时她感到终于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一块做自己喜欢的事。唐老师不顾学校教学的压力,毅然决然地报名成为志愿者。经几个志愿者商议,微笑图书室第一个阅读服务项目是在社区建立公益微笑故事小屋,提供童书免费借阅。要想给学龄前及低段的孩子讲好故事,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求声音抑扬顿挫,体态语言丰富,图书的选择要符合年龄特点,贴近孩子生活。每次备课,不亚于上一节优质课,通宵达旦是常有的事。但每次故事结束后看到孩子们留恋的眼神,她又有了更大的动力。随着公益阅读服务项目的不断推进和丰富,下班后、双休日、节假日,她几乎做到了全年无休。2018年3月,莱芜微笑图书室开始与小学班级合作,支持老师开展阅读活动。滨河小学21个班申请通过建立了微笑公益图书角,15位老师成为阅读推广种子教师。11月份,新增23个合作班级,为班级配备优质图书。随着微笑志愿者队伍逐渐壮大,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受益的家庭越来越多,两年多累计开展活动350余场,服务近万人次,图书借阅超过5500人次,先后受到了莱芜日报、莱芜新闻综合广播电台、莱芜电视台的采访和报道。“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唐仁红被中共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总工会评为“山东好人”。即便如此,仍有不和谐的声音传出:能这样傻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公益的背后说不定有多少利益?”对大家的质疑,她又一次委屈地哭了,殊不知在莱芜微笑99腾讯公益捐助活动中,她三年共捐助3000余元。“育人无界 公益无疆”,她毅然怀揣梦想,甘做“花婆婆”,心中有花,世界便充满芳香。 “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一事精做,便能精彩;从一而终,便是深邃。“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唐仁红心里,教育就是那康河般的童话,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在今后的日子里,她将撑一支博爱之篙,继续前行……


编辑: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