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姐,希望长大后,能成为另一个你!”——这是学生对她的真情表达。
“英姐,孩子遇到您,是她一生的幸运!”——这是家长对她的深情感恩。
“英姐,是我心中的‘女神’。不论成绩多么差的学生,不论学风多么差的班,一经她手,不久就会大变样。更让人惊奇的是,她所带班数学成绩一直位居莱芜第一名,平均分竟然超出第二名10多分……”——这是同事对她的由衷敬佩。
这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英姐”的,就是济南市莱芜区花园学校初中部数学高级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李晓英老师。
从教三十年来,她先后被评为花园学校首届德教双馨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研组长、优秀班主任;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区首届敬业奉献模范提名,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市优秀教师,市教学能手,市十佳师德标兵,市优秀班主任,市创新班主任,市首届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连续25年做班主任,所带班级三次被评为市区优秀班集体,三次被评为全区优秀班集体,2021年又被评为济南市优秀班集体;2018年,她所研发的课程《生命之水》,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卓越课程”;2016年,她所执教的《矩形的判定》,被评为国家级“优课”。
英姐的课,我喜欢!
1991年,带着对教师职业诗一般的向往,她登上了讲台。她下定决心:爱就要爱得深,干就要干得好,当老师就要当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教学中,她探索形成了“大容量、小步子、密台阶、快节奏、渐进式”的教学风格,总结出了“和谐互助”式绿色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检测——情境导入——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反馈”。2010年,她所创立的“课前五分钟小考”率先在校推广,至今从未间断。12年来,学生使用过的小考纸摞起来至少有10层楼那么高。每次考完试,她总是第一时间批阅,从不让试卷过夜,从不耽误明天第一节讲评,就是在父亲生病住院期间,她也把试卷带到了医院的病床前,身为党员的父亲,看着如此敬业的女儿,虽然病痛在身,心里却大感快慰。
她的课克服了一般数学课抽象枯燥、晦涩难懂的特点,直入学生心田。学生小睿说:“英姐的课,我喜欢!只要英姐站上讲台,同学们的全部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她身上,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原来数学课可以这般有趣……”学生小泽说:“我原本拿起课本就犯困,但一到英姐的数学课,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来了精气神!”毕淑娟校长听了她的课,赞叹不已:“李老师的课,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学生,怪不得她的成绩总是好得出奇!”有一年,李老师的数学成绩比全市第二名竟高出了近20分,教研室的王俊相主任看了直接不相信,和学校电话确认后连连称奇。
作为教研组长,她更是组里的领头雁,她带领数学组全体教师团结拼搏、不断探索、锐意进取,教研活动搞得扎实有效,有声有色。数学成绩连续多年位居全区榜首,教研组年年被评为优秀教研组。在她的带动下,数学组成为一支特别团结、特别奉献、特别有战斗力的团队,教研室领导评价说:每次来到花园视导,总感觉数学组的每位老师都那么积极、向上、敬业、乐业,感觉真好!
因为过度劳累,她患上了严重的椎间盘突出,有天早上起床时,病又犯了,李老师疼得一动也不能动,丈夫不在家,她无奈给何主任打了电话,学校安排了几个老师把她从楼上抬下来送到了医院,没两天,她一旦能动弹了,就坚决地返回了学校,上课时手扶着腰,时不时靠在讲台上,尽管小心掩饰,学生还是看出了她的疼痛,心疼得掉下眼泪来。
去年寒假考试前,因大雪路滑,她不小心摔了一跤,疼得直不起腰。为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她身揣暖水袋来到学校,弓着背上课。孩子们不忍心看英姐“佝偻”的样子,把凳子搬到讲台上,哭着对英姐说:“老师,您就坐下讲课吧,您再站着讲,我们就罢课了!”
英姐,下节课上数学多好!
李晓英老师坚信:“只要有热情、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只要想办法、多付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就一定能变为现实。”她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面对正处叛逆期、懵懵懂懂的初中生,她的法子就是尊重。她深知,有人天生就是数学奥赛苗子,有人只要期末考及格就很好。李老师每接一届学生,会根据孩子实际,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倾听心声,督促进步,让每个孩子感觉自己是老师的“最爱”。让每个孩子都能昂首走进教室、抬头上数学课,都能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李老师教初一时,一名叫小岩的学生,时常歪着头不说话,对老师充满敌意。李老师把他请到办公室,聊小学的学习情况,聊他的家庭,聊升入初中的感受……渐渐地,他有了笑脸。李老师让他到最前排听课,把最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回答基本正确,就为他鼓掌加油。课上,他找不出三棱柱,李老师从零讲起,他居然把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的各项都填对了。李老师趁热打铁,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他树立信心:“同学们,小岩的进步大家也都看到了,老师相信,只要他肯努力进步会更大,大家想不想帮助他?”同学们异口同声:“想!”下课了,李老师兴冲冲地回到办公室,急切地把这点“小喜悦”讲给同事们听,正讲得起劲,感觉有人在拉她,原来是小岩,他说:“老师,下一节课还上数学吗?下一节课上数学多好!”在李老师的鼓励下,一学年下来,不论是单元考试,还是期中、期末考试,小岩基本上都能考到80分以上。2015年秋天,李老师到方下中学支教,她主动承担了班主任工作。一个月后,数学第一单元考试,只考了37分的小超,拿到试卷却很高兴。李老师有点纳闷,原来,小超的数学之前从来没有上过30分。李老师因势利导,时常找他谈心,不厌其烦地给他讲解。渐渐地,小超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变得自信向上,成绩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暑假期末考试取得了87分的好成绩。区教育和体育局陶务贤主任去方下中学视导检查时说,花园学校来支教的李晓英老师,成绩为什么好?靠的就是“严、细、实、恒”四个字!一年的支教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在方下中学期末总结表扬大会上,学校领导说:“李晓英老师心中有爱,话里有情,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班级管理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严而有格,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家长的好评。为什么她所带的班级能取得全镇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是她的教育情怀,是她的教育智慧,更是她的默默耕耘和辛勤付出!”支教结束,好多学生给李老师写了信,表达了感恩之情,学生小琪说:“也许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初二您成为了我们的班主任,我们很荣幸成为了您的学生。‘任何理由都是借口’‘除非不做这件事,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老师啊,这些话您每天对我们重复n遍,我想即使等我到了垂暮之年,都会刻骨铭心的。如果这辈子对我来说有一个特别的人,那她就是您,您会永远刻在我的心里……”读着一句句用真情凝结的话语,李老师潸然泪下。她深悟了“教育,其实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道理。
英姐,希望长大后我能成为另一个你
身为老师,她总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在孩子们眼中,她是老师,是妈妈,更是朋友,学生们特别喜欢称呼她“英姐”。学校运动会上,孩子们打出了一条霸气的标语:“一班称霸谁敢狂,英姐就是俺亲娘。”学生小宇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我放学的时候不小心被大石头砸伤了脚,走不了路,李老师二话不说背起我就走!一直把我背到我妈停车的地方。车门关上的那一瞬间,我泪流不止,我为英姐的爱感动。英姐,希望长大后,我能成为另一个你!”
李老师对学生的爱之深,情之切,深深感动着家长们。去年,学校毕业典礼之后,教室里,李老师为班上的每个孩子送上了一段寄语,校门口,李老师送给每个孩子一个深情拥抱。学生小睿的妈妈在现场记录下了这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她在班级微信群中写下了自己的感悟:“一个个深情的拥抱,一句句激情的鼓励,送别孩子们,英姐独自一人走向学校,步伐坚定,自信从容。望着英姐的背影,我不禁泪目。三年来,是英姐时时刻刻陪伴着孩子们,孩子们的点滴进步让她高兴,孩子们的偶尔调皮让她生气,她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一班这75个孩子身上!一班的孩子们,你们是多么的幸运,能遇到英姐这样的老师!耳边仿佛又响起那句霸气的口号:一班称霸谁敢狂,英姐就是俺亲娘!亲娘能做的,也不过如此了!”
韩立菊老师曾经在《莱城教育》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好老师是学生的天使》。文中写道:没有矢志不渝、挑战自我的精神,是不可能在规范教育教学的基础上,仍然创造着教学的神话;没有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不可能成为教育教学永远的领头雁!我那曾经任性、贪玩的儿子,就是在李老师春风化雨的教育下,飞跃式进步,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一中。我问他:“上高中希望遇到什么样的老师?”儿子不假思索地说:“当然希望是我李老师那样的好老师”。稍一停顿,儿子又补充道:“好老师是学生的天使。”李晓英老师,就是学生心目中最美的“天使”!最美的“英姐”!
英姐的不平凡就是坚持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这是李老师的治班名言。除做好教学工作外,她还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做到的,她一定做到;要求学生完成的,她一定严格落实;凡事除非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学校举办的广播操比赛、趣味运动会、颂党恩诗歌朗诵会、完美教室展示等系列活动,她们班都轻松拿下第一。“广播操比赛”中,她和学生一起严格训练,研究口号、研究服装、研究队列,独特的出场、整齐的阵容、飒爽的英姿成为赛场上最亮丽的风景;“歌咏比赛”中,她悉心指导、巧妙设计,亲自钢琴伴奏,一曲慷慨激昂的大合唱《爱我中华》,把整台节目推向了高潮;每带一届毕业班,她都要进行“班本课程”展示,所有的学生、任课老师、家长,都参与演出,全方位展示学生的才艺和特长,充分体现了花园学校的绿色教育理念,《莱芜日报》等媒体以“我的青春我做主”为题做了专题报道。
今年的春季运动会,李老师所带班又拿下了体育竞赛成绩第一名和精神文明奖。孙孝梅老师调侃到,李老师啊,你们班也太“过分”了,自从你带这个班后,不仅学习第一,就连运动会也得第一。今年刚刚结束的体育中考,李老师所带的班共62人就有52人体育成绩满分,满分率位居全区第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李老师一天三次陪着孩子锻炼,得益于周末监督孩子进行体育打卡,得益于考前的两次大型模考。大年初九,李老师组织学生到张家洼社区标准操场进行第一次摸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弱项,以便在假期里更有针对性地训练;4月10日,也就是中考前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李老师又带领学生到莱芜一中标准操场,严格按照体育中考的标准进行了实战演练。是啊,没有昨天的付出,哪有今天的从容自如,哪有今天的辉煌成绩!
在外人看来,李老师教学成绩不是偶尔好,而是一直好;班级活动样样领先,一定是特别辛苦,特别劳累。有同事开玩笑对她说:“英姐,你荣誉和职称都有了,还这样拼命干,值吗?”她抬头一笑,说:“干习惯了!这就是当老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所在,就像工厂生产产品,质量优价格高,谁不高兴呢,再说,家长把孩子交给咱,就得竭尽所能把孩子教育好!”
英姐富有大善大爱之心,是我最敬重的一个人
李老师热心公益,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把正能量带到哪里。环境日,她带领学生走进莱钢污水处理厂和光大餐厨垃圾处理厂,让孩子们关注环保,从自身做起;重阳节,她带领学生到张家洼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洗脚、捶背、打扫卫生、包水饺;雷锋月,她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清洗公共自行车,奉献爱心;2008年,为支援汶川地震灾区,她自愿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2020年2月,在她的带动下,同学们自发把所有的压岁钱都拿了出来,一次性向武汉捐款22815元;只要见到别人的困难,她就会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单是在水滴筹上的捐款已经资助了49个家庭;今年3月,她又报名参加了“济南市手拉手孤贫儿童帮扶中心志愿者”活动……
2000年,她丈夫到日本留学,一去就是十二年。她一个人独自挑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照看年幼的女儿、娘家的侄子和婆家的侄女。她把娘家的侄子从农村老家接到花园学校上学,从小学二年级到初四毕业,八年的时间一直吃住在她家;婆家的侄女也在她家吃住两年……一个弱女子,不仅工作这么出色,还一个人照顾着三个孩子,真不敢想象她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
不光自己的孩子要管,亲戚的孩子要管,就是别的班的学生遇到了困难,她也同样伸手相助。沈同学,一个当时不是李老师班的学生,来自农村、父母离异,其主要的生活来源就是靠母亲摆水果摊所得的收入。父亲为了抚养权的问题和他的母亲大打出手。有一次,沈同学的母亲急匆匆跑到学校,说是来看一看孩子的安全。当时,看着她被丈夫打青的脸,无助的眼神,冻得发抖的身子,李老师二话不说立刻把自己身上的大衣披在了她的身上,并决定让孩子到自己家里去住。她把沈同学当自己的孩子看待,给他换上新棉被、新棉褥,给他洗衣服做饭,并不时开导他:“父母的事是大人之间的事,作为孩子你也改变不了这种现状,你唯有好好学习,考上高中,考上大学,给自己谋一条出路才对……”三个月后,他的母亲又建立了新的家庭,他的学习和生活又恢复了平静,最终以586的高分考入了高中。
几年前区里举办教师征文比赛,内容是“我最敬佩的人”。李老师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大家文章中的主角。周美晋老师写道:“能有几人像她一样,对工作,无论是分内的还是分外的,总是积极地想方设法去完成,而不曾有一句怨言;能有几人像她一样,面对家长的不理解,而一次又一次地帮助学生改掉那些不良习惯;能有几人像她一样,面对别班的困难学生,会毫不犹豫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她就是富有大善大爱之心的我的同事,我最敬重的一个人——李晓英老师!”
李晓英老师的心里,装着工作,装着学生,装着她挚爱的教育事业,而有时候却忘了自己的孩子。女儿上学前班时,一天下午放学后,她像往常一样处理好班级事务,给学困生讲完了最后一个题,心满意足地收拾回家。早把接孩子的事抛在了九霄云外,回到家后,一看孩子不在家,心想肯定是与姥姥在楼下玩呢。一出门,忽一下想起了孩子还在学校,立刻骑车返回,当走到石花园村十字路口时,发现孩子已经无精打采地被姥姥接回来了。一见到李老师,女儿哭喊着:“妈妈,你怎么不接我,都快把我急死了,你骑车走,我喊你,你怎么不答应呢?”李老师当时没有更多的话语,只有噙着眼泪一遍遍地重复着一句话:“宝贝,对不起!”
从教30年,李老师始终坚守这样一条原则:无论做什么事,不图名,不为利,只为竭尽全力,做到不后悔!她用自己的责任和良心践行着花园学校石碑上镌刻的那段“诫师铭”——“尔俸尔禄,国赐民予。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总是迈着急促的小碎步,脸上挂着明朗温暖的笑,总在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题……已然年过半百的“英姐”,依然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毕业班的班主任,两个班的数学课,数学教研组长。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
她说,要把热爱的教育事业干得更好,只有不断前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她说,她愿意用心血和汗水,换取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快乐;她说,也许她成不了一代名师,但她一定要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好老师,做学生、家长、老师心中最美的“英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