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71202K21349004N/2019-005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组配分类: | 乡镇动态 | |
文件编号: | 发文日期: | 2019-02-15 |
口镇下水河村史馆
57岁的郑传尧是位名副其实的“闯将”,任职莱芜区口镇下水河村党支部书记20年来,他“赤手空拳”为村民盖起34栋居民楼,让村民住进楼房;获得省级文明村、省首批移风易俗先进村等各类荣誉40多项;让村民从出生到离世,可享受10多项福利待遇。2018年5月,郑传尧走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成为该院建院以来第一位讲党课的村党支部书记。
2月13日,应邀到杨庄镇讲党课;2月14日,应邀到寨里镇讲党课;2月17日,应邀将到雪野镇讲党课……郑传尧2019年的日程表上,早已填满了行程。每次讲课,他都会说:“下水河村一不靠山、二不靠海、三不靠城、四不靠大企业,靠的是不断解放思想。”这届班子是个办事的样儿
下水河村是莱芜香肠的发源地。然而因为只靠吃老本,村集体企业纷纷破产,下水河村发展落后了。
郑传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村里的老少爷们信任他,选他当下水河村的新“当家人”。1998年上任伊始,郑传尧连续带领党员干部去江苏华西村和河南南街村等先进单位参观学习,不学不知道:“咱们的思想真是太古板、太闭塞了。敢于突破、敢于挑战,才能让村子大变样。”
思想动了,心窝暖了,行动有了。全体党员1个月连开8次会议,反复论证旧村改造规划,绘制发展蓝图。那时,村集体没有钱,还有150万元的外债。“刷墙都刷不起,谈什么盖楼!”村里不少人不理解。
“和村里有钱的大户借。”郑传尧挨家挨户做动员。大家看出这届班子是个办事的样儿,纷纷响应,最多一户出10万元,100多万元就这么借到了。
2007年,两栋居民楼顺利封顶,而且村里买上锅炉通上暖气,眨眼间楼房售空,卖了300万元,一下子把村里的欠债全部还清。村民们向郑传尧竖起了大拇指。思想工作先从老父亲做起
两栋楼的启动资金顺利拿到,实际拆迁过程更为艰难。“老人拒拆”是最大的钉子,更让郑传尧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父亲带头拒拆。
郑传尧心里清楚:全村干部群众都在瞪着眼睛看着他,如果他的父亲不拆迁,其他村民的工作就没法做。经过两个月的耐心劝说,父亲终于答应拆迁。
其他村民也被郑传尧的诚心打动,拆迁难题不攻自破。
为了恢复下水河村香肠加工这一传统产业,改变以前单打独斗的局面,郑传尧带领大家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把香肠当品牌做,带领党员一起规划肉食加工园区,成立商会、建起车间、开发新产品,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争取资金100万元,建设山东省香肠加工基地。如今,村里固定资产达3600万元,2018年村集体收入突破208万元。
鼓了口袋更要富脑袋
2月13日,郑传尧在杨庄镇讲课时说:“通过几年的发展,村民是富了。但鼓了口袋,更要富脑袋。”
下水河村从2013年就启动了移风易俗工作,出台《治丧委员会章程》,投资20余万元建起告别大厅,成立治丧委员会,并规定办一场丧事花费不得超过1000元。但真正执行时也遇到阻力。
《章程》出台后,一户村民不听村治丧委员会劝阻,坚持大操大办,花了3万多元。眼看一件好事要黄,村“两委”重新修改了章程,与村民签订责任书,增加了不按照章程办理的后果:该村民将不能享受村里的福利待遇。
这份福利待遇可非同一般。这包括:为村里新生儿落户发放100元红包,在村办幼儿园上学的孩子每年补贴500元,对考上大学本科的每人奖励2000元;对实行喜事新办的家庭奖励600元;为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银龄安康保险,并在春节发放200元过节费;70周岁以上的老人“九九”老人节发祝寿金100-1000元不等……
那时起到现在,全村共办了70多场白公事,全部按照丧事简办程序进行。村“两委”又趁热打铁,推行婚事新办。一场婚礼下来,花费基本上都在5000元以内。
村里的老人说:“在下水河村,有个好儿不如有个好书记。”郑书记说:“治村如治家,我要当好村民的儿子。”